老兵故事ldquo兄弟,你还欠我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你还欠我一个急救包

这是在湖南长沙一家宾馆的大堂里。大堂边有个签到桌,一群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在一个个签到。大堂四周沙发上坐满了已签过到的人,沙发周边也站满了人。三三两两人群之间,彼此在热烈地交谈着,相互打招呼的,相互紧紧握手的,甚至有相互拥抱的,好似既熟悉又陌生,好多年没见面似的。整个大堂气氛十分的热烈。

这是一个战友的聚会。其实,这些人大都接近六十甚至有些已超过六十岁,几乎都已经三十五、六年没见面了。这次的战友聚会,如果没有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没有曾经刻骨铭心的经历,没有其中热心人的努力,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根本不太可能重聚到一起。

这些人是真正的战友,他们大多都上过战场,经历过战争。那是说起来很多人都知道的战争,一场前前后后打了十年之久的战争——中越自卫反击战。年2月17日至3月6日,这些当时仅二十左右正值风华的男儿上了战场。而今,他们都是六旬左右的老人了。

在一个角落里,坐着三个人,似乎并未融入到这热烈的氛围中。分别已逾三十年,尽管他们曾在一个部队,甚至在一个连队,但如今相见时都两鬓斑白,面貌较当时已变化太多,一时很难确认彼此是否为曾经的战友,所以这三人似旁观者一样看着热闹的场面也很正常。

在签到桌接待来自各地战友的一位同志,趁着空档走向这个角落,一一递上香烟,顺口问:“兄弟们是哪个排哪个班的呀?”

“我们都是二排五班的。”

“哎呀,凑巧了,我们是一个排的,我是四班王学明。”

话音一落,三人之中的一人用目光盯住了王学明的脸额,似乎在努力地辩认着这张胖乎乎的脸。大家都感到了异常,一齐看着那人。

“那年你脸额上是不是负过伤?”

“是的。”王学明回答道,伸手理了理额上的头发,露出了左额上一个很明显的疤痕。

“你左臂上也有伤吧?”

“你怎么知道的?”王学明睁大了眼睛,一脸震惊。他脱掉外套,撸起袖子,左臂肘关节上面露出了被弹片击中的二个醒目的疤痕。

“你还欠我一个急救包,我问过好多战友,他们根本记不清你了,更不要说知道你的情况。太好了,你没事!我叫陈军,学明兄弟好!”陈军笑眯眯地递过手来,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王学明疑惑地问:“兄弟,怎么回事?我俩不认识啊?”。

陈军迟疑了一会儿,才说:“你额头上的伤是我包扎的。”

周围的老兵们看着他俩顿时都肃然了。

王学明仍然是一脸茫然地说:“兄弟,我从战场上下来,昏迷了四天四夜,我一直以为,我的伤口是战地救护人员包扎的呀?”

随后,陈军向大家讲述了年2月19日下午发生的事。某连二排四、五、六班在进攻某高地时,四班冲在最前面,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在四班的战士中间爆炸开来,几名战士被爆烈的炮弹弹片击中,随后而来的五班战士们看到血淋淋的场面都惊住了。陈军看到前面的一个战士半蹲在地上好像受伤了,他立刻反应过来冲上去扶他。一看才知道这位战友受伤很重,人僵硬着,已经昏迷不醒,满脸鲜血,手臂上也血流不止。他立马拿出自己身上的急救包,给这位战友包扎额头上的伤口。当包扎完头上的伤口后,这位战士整个身子瘫软,倒在了地上。陈军双手都是鲜血,想从这位战友身上找急救包为他包扎手臂上的伤,但心急之下解不下他绑在身上的急救包,而且也撕不开手臂上的军服袖子,毕竟不是专业急救队员,一急心乱了什么都乱套了。这时救护队和担架上来了,战友们合力将他扛上医院。

陈军所在的部队在进入越南的一个月里伤亡十分惨重,之后接到命令撤出了战场。回到了国内后,陈军又调到新组建的边防部队,与原来的连队失去了联系,因此一直未能打听到那位战友的信息,但他的心里一直记挂着。在调往边防部队的两年后,陈军退伍回到了宁波老家。

陈军在老家政府的安排下进了乡镇企业工作,后来自己创办了企业。安定下来之后,陈军也一直忘不了曾经战场上战争的经历。他好几次开车到广西和云南边境地区的越战烈士陵园去祭奠那些或相识或陌生的长眠于此的战友们。在广西边境的烈士陵园里,长眠着北仑的六位烈士。陈军经常会回想起那位被他包扎过伤口的战友,想知道他是不是还活着。他一直清楚地记得那位个子不高,脸圆圆胖胖的,估计比他还年轻的小伙子,随着岁月逐渐流逝而越来越想念。近年来战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cc/75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