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来自
急诊医学科的蒋海燕
很高兴能在
《声临其境》栏目
与大家分享
咱们志愿服务的故事
“我们常在媒体中看到“路边急救”“火车急救”的宣传报道,这些因此而获救的人们非常幸运,但放观全社会,更多的人却因身边无人会急救措施而抱憾。
年5月,一支由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在通大附院应运而生。从此,“急救知识进万家”志愿服务项目,深入江海百姓心中。
近三年来,75场志愿活动,受益人群5万余人次。“急诊知识进万家”志愿服务项目,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式的理论讲授,也不局限于送义诊送健康的形式。每一期活动,我们志愿者都会带上教学模型,在理论讲授结束后,现场示范各种紧急情况下的施救方法和流程,并让居民们亲自体验,逐步纠正指导,学会初步自救互救的技能。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走进社区、学校、单位、工地等场所,结合各行各业人群工作特点和需求,“量身订制”志愿服务内容,专业打造“意外”急救主题。
炎炎夏日,我们走进社区,普及中暑、溺水和冠心病的相关急救知识;新学期伊始,我们走近学生,指导他们扭伤、骨折、溺水等意外的自救互救技能;重阳节,我们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培训福利院职工老年人卒中、胸痛等急救知识和儿童异物卡喉的急救措施……至今,我们已举办了8个主题急救志愿服务。
“创伤发生的目击者通常不是医务工作者,而‘第一目击者’能否对创伤者实施必要的初步急救,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全国劳模、我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志愿项目负责人黄中伟教授深谙“急救黄金时间”的重要性,“我们就很迫切地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普及急救知识。”启动“急救知识进万家”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们这群志愿者的初衷就是这样纯粹。
记得在一次宣讲途中,遇到现场一名老者因疾病突发晕厥。我们的团队立即展开施救,为老人的院前急救做好基础,赢得最佳救援时机。精准的判断和熟练的操作赢得周围群众的一致赞叹,而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幕让老百姓更加意识到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人人学急救、急救救人人”这就是我们志愿服务队的使命和追求。
为扩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和覆盖面,志愿者专门开设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