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哈尔滨人,去了趟江苏,发现有11点差异

说到江苏,有三样东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富足

江苏有多有钱,大家都有所耳闻,但亲眼所见才知道,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财富。就算是全省最弱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强大。

二、优美的景色

这是一个不大的省份,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名山,但是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却有25个5A级景点,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三、人文主义

最令我惊讶的是,江苏每个城市都能说出一些历史名人的名字,这份人文底蕴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到江苏旅游,我发现有11个地方跟我们黑龙江有很大的不同。

对比1:当地居民耐寒也耐热

确实很奇特,我们这里一般到了10月20日左右就进入零下温度,不开暖气真的难以忍受。

到了夏天,气温上升到30度以上,人们就会觉得热得难以忍受了。

我在冬天访问江苏时,感觉穿两层羽绒衣也不够暖和,白天如果有阳光还好些,最怕的是晚上或者雨天,没有暖气,房间里的门窗敞开,室内的温度比室外还要冷。

那种冷彻心扉的感觉,在黑龙江生活了这么多年,我都没怎么体会过冻疮,但在江苏,我看到很多母亲在洗衣服或做饭时,手都冻得很厉害。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却说不冷。很多年轻人只穿一件薄外套,真的很神奇,他们对冷的抵抗力很强!

夏天更难熬,经常温度超过40度,蝉鸣声让人感觉它们都快累死了,半夜温度仍然在33度左右,不开空调根本无法入睡。整晚开空调又感觉不舒服,确实很不舒服,但当地人似乎没把这看成大问题,很多人在高达四十多度的高温下,仍然头顶毛巾在外面工作。

这真的令人难以置信。他们既不怕冷也不怕热!

差异2:当地人非常勤奋

很多退休人员会选择打打棋,跳跳舞,买个海边房子,冬天去海南,夏天去云南,开着房车环游国内,体验生活。

这是我们这里很多老年人的理想退休生活,即便是在农村也是如此。

然而在江苏,我看到很多人,当然并非所有人,也有享受生活的,但许多老人家庭条件不错,子女也很优秀,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忙碌起来,只有忙碌时才感到踏实,比旅游更让他们感觉清爽。很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种田,做临时工,没有一刻停歇。

这让我非常钦佩,勤劳确实能带来财富,古话说得好!

差异3:这里几乎什么粮食都能种植

我本以为江苏只种植水稻,因为常听说是鱼米之乡。但出乎我的意料,这里不仅有水稻,还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几乎什么都有,这块土地太神奇了。

竟然能一年种两季作物,一块土地的产出等同于两块。

真是个好地方,万物自给自足。

差异4:人口密度惊人

面积仅十万多平方公里,大概是两个哈尔滨那么大的面积,却有将近万的人

口,如果加上外来务工人员,人数可能超过1亿。

想想都觉得惊人,无论做什么似乎都能看到人山人海。这让我感到非常不适应,拥挤感让人难受。

由于人多地少,城市里或许还好,但在农村,我听说很多家庭连一亩地都不到,一家人靠种地生活,几亩地连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

也许正是因为人多地少,他们被迫从事商业或开设工厂,从而变得富有。如果土地充足,生活无忧,或许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了。

差异5:喜欢食用挂面

在我们这里,吃面通常是手擀面或机器现压的面,餐馆里不可能提供挂面,家里也只是偶尔紧急情况下才吃。

但在江苏,我刚到那里不久就被端上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挂面,里面还有鸡蛋,说是来吃晚茶。

起初我有些不解,觉得招待客人用挂面似乎太随便了,但后来才明白,这已经是很热情的款待了。

最让我惊讶的是,连餐馆里的面条也像挂面。

江苏的面条种类繁多,如长鱼面、鱼汤面、阳春面、锅盖面、皮肚面、奥灶面、苏州面等,品种繁多,都很有名。

但那些加了浇头的面条,尤其是阳春面等,感觉就像挂面。

总的来说,江苏的面条口感偏软,与我们这里偏硬的面条有很大差异。

差异6:回家不换睡衣

我们习惯了外出回家后首先换上睡衣,绝对不会穿着外套坐在凳子或沙发上,因为外出穿的衣物肯定带有很多污垢,尤其是裤子。

但在江苏,人们通常穿着外套和裤子在家里走动,直到睡觉前才换衣服,而且直接坐在凳子、沙发甚至床上,这让我大吃一惊。

后来我了解到,由于冬天没有暖气,换成睡衣实际上并不现实。

差异7:语言极其多样

在我们这个省,基本上都是同一种语言,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可能有些许不同的方言。

而令我惊讶的是,江苏从南到北,语言的差异极大,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特别是南通这个城市,在同一个市区就存在多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就像英语和德语、法语的区别一样大。

对于一个大平原地区来说,这样的语言复杂性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差异8:好大学众多

我们省也有几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到了江苏我才发现,那里的优质大学更多,而且数量惊人。

似乎有很多优质大学聚集

在一起,如果能平均分配给那些没有好大学的地方该有多好。

江苏不仅已有众多著名大学,每一个城市还在积极努力争取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创建更多的优质大学。

例如,宿迁学院、泰州学院已经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和江苏海洋大学,淮安大学和盐城大学也可能在将来成为知名院校。

这些努力展示了江苏在教育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心。

差异9:省会城市中的大学不以省名命名

在我们这里,能够使用省名作为前缀的大学通常都位于省会城市,竞争使用省名。

其他省份也是这样,例如,浙江大学就是以省名命名,声名远扬。

但在南京,我意外地发现没有以“江苏”为名的大学,这真的很奇怪,因为“江苏”这个名字很有吸引力。

出乎意料的是,镇江却意外地获得了两所以省名命名的学校: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这两所学校改名后在外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这个差异真的很有意思!

差异10:不食用生菜

在我们这里,一顿饭通常会包括一些生吃的蔬菜,如黄瓜、萝卜、生菜、小葱或蒲公英等,蘸一点豆瓣酱非常美味。

但在江苏,我发现很少有直接生吃的菜,大多是炒菜或做汤。

我询问原因,朋友们解释说生吃可能会引起腹泻,这与喝未经处理的井水是同样的道理。

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异确实很大。

差异11:很少吃饺子

这一点让我非常困惑,因为没有什么比饺子更美味了。在我们这里,无论是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还是西方节日,吃饺子总是一个好理由。其他时间则根据心情,总能找到吃饺子的借口!

但我没想到的是,在江苏,即便是春节除夕夜也不吃饺子,这个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几位来哈尔滨玩的江苏朋友吃饺子时似乎很喜欢,而且吃得不少。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过年不吃饺子时,他们说制作饺子太麻烦,关键是没有这个传统,大家也不愿意打破惯例。有朋友过年想吃饺子,结果被父母制止了。

在那里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那五六天里每天应该吃什么都有固定的规矩。

这种差异与我们这里的习俗真的大相径庭。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尤其是当距离相隔数千里时,差异显然很正常。我只是觉得这些差异非常有趣,存在就是有其合理性,如果处处相同就会失去乐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cf/127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