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青岛市脑卒中溶栓地图启动会暨脑卒中区域急救体系建设论坛举办。青岛市卫计委、市脑卒中质控中心、市急救中心联合首次发布“青岛市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医院、医院、医院青岛院区、医院等20医院联合参与,与“”急救院前救治体系结合,在青岛六区四市形成覆盖多万人口的脑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网络,脑卒中黄金1小时急救圈,初具规模。
医院、医院、医院等专家分别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转运及治疗做经验交流。脑卒中也称脑血管疾病、脑中风,是目前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第一的疾病。《青岛市年脑卒中监测分析报告》指出,青岛市约有10万人患脑中风,脑卒中发病率为.52/1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2万例,发病后死亡9千例,死亡率为.97/10万,报告病死率为43.51%,随着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一数据还将变得更严峻。
在青岛市卫计委领导下,医院领衔的“脑卒中质控中心”联合医疗急救中心,曾对青岛市六区四市相关医疗机构的“溶栓、取栓”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市目前脑卒中发病后,在黄金4.5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的病人不足10%,很多人发病后不能被识别,不能被及时医院,存在极大的送诊误区。
青岛市脑血管病质控中心主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谭兰教授介绍说,“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覆盖各县市区27医院的院前和院内脑卒中急诊快速救治网络,“溶栓地图”的建立,旨在发现疑似脑卒中患者时,能第一时间通过急医院,医院通过高效快速的卒中绿色通道,为适合的患者开展静脉溶栓,并将需要进一步取栓治疗医院。“
“溶栓地图”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疑似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进行院前干预和院内检查与救治,努力实现青医院系统智能的无缝对接,为病人院前急救择院提供精准导航,最大限度的赢得抢救时间,保证抢救质量。
“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可以让老百姓明确了解距离自己最近的、能够开展静脉溶栓医院。只有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迅速呼救,快速转医院,专业医生才能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尽快救治,降低残死率。”谭兰主任特别强调。
据了解,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首先会进行预检评估和现场抢救,途中进一步监护检查、初步预评分及分诊;同时,病人的院前病情评估信息,以及车辆轨迹、患者病史及现状等信息,医院的急诊分诊台和卒中救治中心。院内医护人员在实时了解上述信息的同时,可以同步做好急诊接诊准备,将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提前到院前急救;同时,急救中医院的急诊抢救室资源占用情况、手术室占用情况、ICU床位开放,以及影像和特殊用药占用等情况,让病人的分送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因扎堆延误救治。
卒中患者送达急诊之后,采取一站式服务,简化挂号、初诊、分诊、检验、影像检查、取药、交费、治疗和会诊等许多环节,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医学科、影像、药剂和导管手术室等多学科联动,争分夺秒,协同治疗,为卒中患者争取最好的愈后。
青岛市急救中心主任盛学岐介绍说,“急救中心将与医院,携手共建统一的卒中标准化电子病历。每一例溶栓病人的救治信息,都会及时上传到脑卒中质控中心,将为脑卒中患者的转诊、康复提供信息共享。”青岛20医院将共同建立起“卒中单病多院联合诊疗模式,脑卒中区域防治网络”,并直接对接国家卒中防治工程筛查平台,与卒中筛查系统信息共享。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既往史,针对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逐项筛查,跟踪病源,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张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