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2-
汪芳心语
每天都是一个新起点,每天都有一点小进步,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
Themoment
我出门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患者拿着问题一样而答案完全相左的科普文章向我求证。特别是当患者希望我给出他所期待的答案,而我却明确予以否认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会有一连串问题等着我……虽然有时候挺着急的,不过去伪存真的过程本来就得不断摆事实讲道理。
比如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病例。她是一位64岁的房颤患者,刚刚确诊时症状很轻微,她的血压血脂都偏高,考虑到她已经有好几个危险因素,主治医生建议服药控制病情进展,患者却因为“没有什么明显感觉”不以为意。在家人的反复开导下,她终于认清服药的重要性,却对选择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提出质疑,每次都会拿出数条形式内容不一的科普文章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要想说服她真的有点难度。
房颤可大大提高中风概率
我们不妨把心脏比作一间大房子,墙体布满了电路,房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流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心律失常。房颤发作后比较常见的症状是心跳时快时慢无规律,心悸、眩晕和气促等,当然有些房颤患者感受不到任何症状。
房颤症状轻重不一,最大的危害还在于它能够将中风的发生率增加近5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房颤发生后,心房原本正常的收缩功能出现异常,直接后果是导致心房内血液淤积,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血栓。脱落的血栓随着动脉血液流往全身,血栓堵在各器官的动脉血管就形成了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哪类患者容易患房颤呢?其实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缺乏运动、常喝大酒和长期吸烟的人。由此可见,房颤即使毫无征兆,也是“蓄谋已久”的结果。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做好基础疾病预防并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就能最大限度地将房颤挡在门外。
房颤抗栓选阿司匹林吗?
因房颤治疗不及时导致中风的情况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一旦发病往往比较凶险,我们总结出来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治愈率低。
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主要靠“抗凝药”——抗血液凝固的药,常用的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阻碍血栓的形成,最终避免发生中风。但并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吃抗凝药,只有卒中风险高的患者才会考虑。这里的“风险”高低由主治医生综合评价,具体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有卒中/血栓栓塞病史血管性疾病等。还有一些房颤患者存在抗凝禁忌或耐受性比较差,则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左心耳封堵术。
有些房颤患者希望吃便宜的阿司匹林来抗血栓,其实这是错误的。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弱血液凝固的起始环节,得以预防动脉血栓;而房颤患者往往因为血液瘀滞,致使凝血功能亢进,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遂应选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总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早期房颤常为阵发性,虽不频繁,但是潜在的发病机制仍有进展。此时若不及时干预,随着病程迁延,房颤发作间隔会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心律越来越少。关于房颤的治疗,“药物”依旧是治疗基础,而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治”房颤似乎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
心脏骤停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用狂风暴雨形容也不为过——4-6分钟得不到缓解,就会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坏。然而有超过90%医院之外,意味着第一目击者基本都是非医学专业人士,如何抢救成了关键。
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急救车到位之前我们不能干等着。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最有效方法,黄金4min,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为此,由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和中国马拉松大满贯组委会共同发起主办了“为跑者护航”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于12月5日正式开启,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及中国红十字总会的讲师对元大都马拉松冠军俱乐部核心队员进行了心肺复苏、AED等方面的培训。
本次培训是“为跑者护航”心肺复苏培训的第一站,秉持“大手拉小手,生命共飞扬”的公益精神,努力提高大家应对公共事件和有效处置体育活动中突发意外的能力。正所谓: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更多好文
1
甘油三酯偏高,一定要用药吗?
2
元旦专辑:心血管病患者适合“候鸟”式生活吗?
3
跑步机上做检查——平板运动试验
4
支架术后要注意什么?多久复查?
5
都是高血压,为什么用药有很大不同?
6
心肺复苏,真的不是光按就可以了
看完请点“在看”,患者需要您的随手一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