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故事
有一天晚上值班,医院里病人不多,我正准备去输液室看看。还没起身,就听到有人在喊:“大夫,快救救孩子!”接着看见大爷大妈抱着一个2岁左右的宝宝冲了进来。大妈说宝宝吃了他们放在沙发上的维C银翘片,想给宝宝抠出来,但宝宝拒绝合作,最后还是吃进肚子里去了。我给宝宝检查后发现,宝宝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而且精神也不错,眼睛滴溜溜地转,就让大爷大妈带着宝宝先回家,给宝宝多喝水,注意观察就行。家中药物一定要放在宝宝看不见、够不着的地方。维C银翘片是中成药,对宝宝的伤害不大,但如果宝宝误服了大人的降血压药、降糖药、安眠药等,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宝宝药物中毒的急救办法误服药物的情况多发生在2~4岁的宝宝身上,其中以男孩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外界充满好奇,如果药物保管不严,就会造成误服而致中毒。另外,宝宝患病后用药的品种和用量都有别于成人,而机体的解毒功能和对药物的耐受力又远不如成人健全,一旦擅自用药或过量用药,都易引起中毒。
对于中毒程度不深、神志清醒的宝宝,医院,要立即进行催吐处理。方法为:让宝宝喝下一大杯温开水或淡盐水,用右手食指或筷子(用压舌板最好),伸进宝宝的口腔按压舌根部,复刺激咽喉部,促使宝宝持续呕吐,直至吐出的液体颜色如水一样清为止。
如果宝宝已经昏迷,为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不能用催吐法。
保留相关药物信息如果宝宝服入的药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或副作用大(如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特别是当宝宝已经出现中毒症状时,医院抢救治疗,切勿延误时间。医院急救时,应带上宝宝吃错的药,或有关的药瓶、药盒、药袋,供医生抢救时参考。如果不知道宝宝服的是什么药,则应医院,以备检验。
药物中毒的自救医院前,如果已明白误服的药物种类,且在宝宝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家人可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自救。
如果宝宝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且剂量小,如毒副作用较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应给宝宝饮用大量的凉开水,以稀释药物,促使药物尽快从尿中排出,并使用催吐法。
如果宝宝误服的是刺激性或腐蚀性很强的药品,如来苏水、苯酚、盐酸等,对口腔、食道、胃黏膜的刺激性很大,应马上把牛奶、豆浆或鸡蛋清与水调和成溶液,迅速给宝宝喝下去。另外,为防胃穿孔的危险,此时不宜用催吐法。
如果宝宝误服的是碱性药物,可用食醋、柠檬汁、橘汁等食物中和。
如果宝宝误服的是酸性药物,可用肥皂水、生蛋清等进行中和。
如果宝宝误服的是外用药如碘酒,应该立即喝米汤、米糊等含淀粉的液体,以生成碘淀粉降低毒性,然后反复催吐,直到呕吐物不显蓝色。
宝宝如果误服的是有剂量限制的药物,如安眠药、某些解痉药(阿托品、颠茄合剂之类)、退热镇痛药、抗生素及避孕药等,需要迅速催吐,然后再喝大量茶水反复呕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让宝宝喝几杯牛奶或3~5枚生鸡蛋清,以养胃解毒。
如果宝宝误服了其他药物,如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等,应该立即让宝宝喝浓茶水,因为茶叶中含鞣酸,有解毒的作用。
如果宝宝皮肤接触到有毒液体,并且尚在皮肤表面,应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若中毒的药物易溶于油类或酒精等溶液,可用油类或酒精来洗涤。
发现宝宝吃错了药,首先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和恐吓,否则宝宝光哭闹,不但说不清实情,还会拖延时间,增加急救的麻烦。应采取安慰的态度,耐心地询问情况,以便对症处理。
本文摘自《儿科医生妈妈的宝宝疾病应对全攻略》,作者马建荣,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儿科专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