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原晚报》报道,8月14日早上7点多,在山西太原迎泽公园,一位老人在晨跑时突然晕倒在地,附近跑步锻炼的跑友、公园保安等见状立刻向前,进行了心肺复苏等抢救,并拨打了急救电话。当急救车到达公园时,已经过了20分钟,老人随后被抬上担架,医院抢救。但令人遗憾的是老人经抢救无效,最终不幸离世。
据了解,这位老人姓任,是当地长跑协会很有名的一位老将,常年坚持跑步,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全马最好成绩是年北马跑出的3小时23分,年龄组第二,达到北马星级评定九星跑者标准。
事后,AHA急救导师庞永胜对现场急救做了专业点评:周五忙着备课,准备一次面向医务人员的急救讲座。所以迎泽公园的猝死事件,我是下午3点左右才知道的,还是远在广东的急救导师朋友告我的,并且说,庞老师啊,你在太原的急救培训大有可为,言下之意对现场的急救极为不满。以前都是外地的运动性猝死报道,家门口发生的是大事啊!不敢怠慢赶紧进入跑者群爬楼,并向马拉松同学求证。没问题,老人已经走了。
这是一起猝死事件,或者说运动性猝死事件。猝死指的是“平时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人”在6小时以内突然、意外、自然的死亡。符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没有外在因素干预。时间很短,也有认为24小时内。80%以上的都是心源性的,本身就有心脏疾患,运动诱发导致心跳骤停,抢救不及时而猝死。能预防吗?也能也不能。心功能往往是正常的,一般检查又不能发现。所以最后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就是靠现场的急救了!!!
现场流出来的视频有两段,一短一长,一前一后。我仔细看了几遍,很遗憾,对太原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感到脸红,不管是现场跑友、迎泽公园管理人员还是急救人员,现场处置都差强人意,极不专业。尽管急救也不可能%抢救成功,但如果及时正确的的话,结局可能会好点。
下面我对现场参与急救的人员,逐个点评,轻点拍砖
一、迎泽公园人员
迎泽公园作为公共服务场所,有责任给运动休闲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急救服务。不仅要有会急救的工作人员,还要有必要的急救箱和AED。很遗憾,现场没有看到训练有素的人员,也没有看到AED。几名保安在场,一名早期和他人拍打病人的肘窝,一名后期抬高患者的下肢。两者都是错误的急救方法,如果患者是休克,抬高下肢还似有道理。
众所周知,年9月24日晚,迎泽公园曾经发生了死亡人的恶性踩踏事件。安全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北京宋家庄地铁站,因为没有对倒地患者实施急救,被死者家属告上法庭。希望不要在太原重演,希望很快就会配上AED。
二、跑友或现场旁人
两段视频里,前后有以下几人参与了急救。其中一位蓝衣男,像是跑友,早期对任先生实施了胸外按压。但是频率太慢,深度不够,并且中间停了下来(可能是累了,没有人替换);还有一位按压的位置明显不对,一位蹲在地上似在揉面。总的来说远远达不到高质量胸外按压的标准(深度至少5cm,频率-次/分钟,胸廓充分回弹,中断时间<10秒)。可以不做人工呼吸,仅仅Hands-onlyCPR,也是可以的。他们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急救,动作不规范,但是还要对他们勇于救人的行为点赞。
蓝衣男,请联系我,给你免费的HS学员培训。
还有两位男士没有轮换CPR,却一直在拍打患者的肘窝,这是何种手法?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拍打拉筋法”?大家可以点击张元春老师的文章,详细了解。
冤家路窄!萧宏慈“拍打拉筋疗法”的弟子,找上门来了!
去年我医院急诊科医生面向跑友的急救讲座,竟然还讲到了,对于心脏骤停的人可以用掐人中等穴位的方法急救。发生拍打肘窝,应该就不奇怪了。
至于边上有人喊叫喝水吸氧等,简单说几句。
1.喝水,对于失去反应的人,已经没有喝水的能力,强行灌下去,还有可能导致误吸;
2.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药物的使用,应该在病人还清醒时。患者如果失去反应,没有呼吸,应立即CPR和使用AED。用药也只能通过静脉途径;硝酸甘油不主张使用,除非病人自带并服用过,有太多的禁忌症且意义不大。速效救心丸是中成药,疗效不确切。如果要用药,对于心梗患者可以嚼服mg的阿司匹林。
3.吸氧,患者已经失去自主呼吸,再高浓度的氧气也无法吸进去。如果要吸氧,可以通过简易呼吸器。
三、急救人员
1.来得迟,20分钟后才到。原因很多,按说迎泽公园在市中心,但这就是现状。不能及时到达现场,现场的急救只能靠身边的人。
顺便吐槽一下,前年大修后,人们反映绿地面积大了,但是空地少了,路也窄了,是否也是急救车迟迟不能到达现场的原因之一呢?
2.来了之后,应立即确认是否没有反应和呼吸并立即接受CPR。但是很慢才接受胸外按压。尤其是按压极不专业,蹲在地上,哪能进行高质量的CPR呢?似乎在应付?也许是走过程。
3.做心电图,就事论事,做心电图也是他太慢了,线缠绕在一起,半天理不顺,职业素养有点差。是否该做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