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简报
??国家卫健委24日通报:23日31省市新增确诊病例1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3例,四川2例,陕西2例,天津1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广东1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康希诺生物:陈薇院士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附条件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济南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详情:在江苏解除隔离后乘G次高铁返济,请曾于2月21日乘坐过该次高铁的及时上报。黑龙江省绥化市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清零”。钟南山点赞兰州大学研发的首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张伯礼称三月初是国内疫情拐点,年底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新冠大流行将于年年初结束。”世界卫生组织近日给出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时间。
??截至北京时间2月24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累计死亡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例,新增死亡病例例。美田纳西州一个月内浪费超剂新冠疫苗,上万剂被积压;英国宣布解封计划后境外旅行预定暴增,需求最大的目的地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等国。(人民日报海外网)
2、“医院高质量发展”长啥样?
??2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重磅通过《关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虽然此次没有公开具体文件内容,但从以往各种吹风会和专家分析来看,我们可管窥一豹。
??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曾指出,医院高质量发展,是相对于前一段时期的医院高增速阶段而言,在宏观上强调稳定、均衡和创新动力;在行业层面通过结构优化,转型提效;在微观层面则是质量提升和持续创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在年7月国新办举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提出了医院“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成为中国卫生官员们最常引用的名词。
??第一个转变,从发展方式上走向内涵建设为主,提高质量。
??第二个转变,从发展的内涵上、管理上走向内涵式的、集约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效率。
??第三个转变,从资源配置方面逐渐转向投向人力资源发展来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待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直言,下一阶段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质”,不在“量”,医院在“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此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维度55个指标构成,而考核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满意度与患者满意度相差很大,患者满意度高,医务人员满意度还有待提升。“不管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的改制,还是医院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都是调动人员积极性,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还是着重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调公益性。“这符合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总体目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大连医院总会计师姚蔚表示。
??目前,中国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面临的挑战不少:
??医院补偿机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定价体系不健全;
??药品和耗材加成取消后,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不能满足成本补偿;
??医保的支付不能足额;
??政府的财政补偿对医院很低,而医院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
??一家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应该实现管理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政策引导分级实现技术创新、管理革新、服务更新。”
??此外,基本医疗、重大疾病救治、疫病预防医院来完成,比如引医院,医院解决重大疾病救治、以急难危重为重点,各区域建立救治中心重点培育高峰,以解决区域医疗资源的平衡等。
??“所谓医院高质量发展,它要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内求,还有外求。内求就是把自己做得更大更强更好,这一点,医院其实一直有在做;外求就是政府想让你起到引领性示范性作用,把好的经验,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人才培训往下传,满足国家对大型医疗供应链的需求。”
??而大型医疗供应链,以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尤为突出,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大医院收疑难重症,小医院治头疼脑热,这是理想的分级诊疗状态,但实际上,原先一些靠量取医院其实活得也很滋润,让它主动向自己开刀,把患者往下转很难。医院往往都是独立法人,分属不同的区域和机构行业的主管部门,且财政来源不一,大多数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利益是很难分配且统一的。“如果不能理顺关系,光靠情怀,医联体、医共体是做不长久的。”
3、投资17.43亿,扩建国家疾控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实验用房、研究生教育和培训用房、其他配套用房,工程总建筑面积按17.14万平方米控制。
??2月23日,国家卫健委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通知》给中国疾控中心,通知显示“为改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条件,提升重大突发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疾病预防控制科研能力,优化首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原则同意所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4、柳叶刀:全球超过24.1亿人受益于康复,康复医疗正加速从幕后走向前台
??近期《柳叶刀》发表首项关于康复(rehabilitation)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估计全世界多达三分之一的人(24.1亿人)可能在患病或受伤期间受益于康复治疗。这些需求的增长主要是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结果,但是某些健康问题的流行率也有所增加。
??这是首项关于康复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全世界多达三分之一的人(24.1亿人)可能在患病或受伤期间通过康复治疗受益,这些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等多种康复医学疗法。这其中包括5.68亿腰背痛患者、7.32亿听力和视力损伤者,以及10亿经历骨折、截肢、脊髓损伤、颅脑损伤或其他损伤的人。
??研究人员在选择要纳入研究的健康问题时,纳入了所有可能在疾病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能从康复中受益的疾病。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发现,自年以来,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且受益于康复治疗的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63%,从14.8亿增加至24.1亿。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如腰背痛等健康问题,康复治疗增长的原因是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的寿命延长,而非健康问题的流行率上升。
??该研究还提供了具体地区和国家的详细资料,描述了对康复需求贡献最大的疾病区域。就人数而言,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是中国(4.6亿),其次是印度(4.11亿),接着是美国(1.49亿)、印度尼西亚(万)和巴西(万)。
??骨骼肌肉疾病是全球康复服务需求最大的健康问题,影响了17.1亿人,导致了约1.49亿伤残寿命损失年。其中,腰背痛的疾病负担最重,是个国家中的个国家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影响了全球5.68亿人并导致了万伤残寿命损失年。
??总体康复需求中的很大一部分可归因于另一组健康问题——伤害。研究估计,近10亿人的生活因骨折、截肢、脊髓损伤、颅脑损伤或其他伤害受到影响。其中,骨折有最大的康复需求,有4.36亿人因此受到影响。
??本研究的作者之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DrSomnathChatterji表示:“康复服务通常被视为预防或治疗干预措施失败后的一种后备策略,或是一种只有少数群体需要的伤残特殊服务。“
??本研究结果颠覆了这种想法,因为我们发现,全世界有总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在受伤或患病的过程中需要康复治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康复治疗中受益,如今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但往往与伤残功能障碍共存,康复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服务亟需得到政府与社会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