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上暗藏的这些ldquo急救r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

现在的人生了病大多选择吃药,问题越多,家里常备的药也就越多。其实,在我们正常用药的同时,常按身体上的穴位,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小象姐姐要给大家介绍的穴位,有些可急救,有些养生保健效果很强,一定要收藏起来!

01

止休克掐压人中穴

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中医认为,突然昏厥是因人体经气一时紊乱、升降失调后,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窍失养所致。

人中穴属督脉,督脉入属于脑,出巅顶交会于肝经,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回阳救逆、解痉通脉的功效。

操作方法

取穴:唇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用法:掐人中前,应先察看患者有无呼吸、心跳,如果没有,应先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操作方法:将大拇指指尖压在穴位上,一紧一松地按压,力度要贯穿指端,节律均匀。

02

心脏不适按极泉穴

突然感觉心悸、心痛,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期症状,若此时身边没有急救药物,该怎么办?

危急关头,一定不要慌,先拨打急救电话,不要随意走动,听从急救人员的指令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可以请家人弹拨心经上的急救穴——极泉,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救护时间。

操作方法

取穴:上臂外展,腋窝最深处的动脉搏动处。

操作方法:伸出你的左臂,用右手拇指伸入腋窝内,用力弹拨,注意弹拨时手指要用力向内勾按,速度不要过急,有酸麻感即可。

03

止头疼按压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揉按太阳穴可清肝泻火、止痛明目、通经活络、振奋精神。

操作方法

取穴: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操作方法:用双手中指指腹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揉太阳穴,力度千万不要过大,以免使头痛加剧。

04

止鼻血捏脚后跟

经常熬夜、抽烟会使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旺盛、循经上炎,出现流鼻血、牙痛、咽干、喉咙痛等“上火”症状。

按揉脚后跟为远端取穴,有引火归元、清热滋阴、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操作方法

取穴:脚踝和脚跟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在穴位上,一松一紧进行按压,至症状缓解即可。

05

心火旺按劳宫

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这类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此时,最好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时,也可按压劳宫穴。

操作方法

取穴:劳宫穴位于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

操作方法:可内外劳宫(手心为内劳宫,对应手背处即为外劳宫)同时掐按,使麻胀感蹿至中指尖,即可泻心火。

06

久咳不愈按孔最穴

不花钱的“止咳糖浆”就是孔最穴。

操作方法

取穴:孔最穴位于伸臂侧掌,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操作方法:拇指深按于穴位,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感觉后,像弹拨琴弦一样地往返拨动。

07

止便秘点按天枢穴

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操作方法

取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约3横指)。

操作方法:便秘患者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感觉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可产生便感,然后屏气,以增加腹内压,稍后即可排便。

08

降血糖按然谷穴

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然谷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操作方法

取穴: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09

止胃痛揉按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操作方法

取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操作方法: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上面的穴位及功效大伙记住了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准确地找到穴位,小象姐姐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三个小技巧。

#

体表标志法

在人体有一些固定的明显标志,以这些固定的标志来定位取穴的方法就叫体表定位法。

比如鼻尖上面就是素髎穴;两个眉头中间是印堂穴;两个乳头中间取的是膻中穴;肚脐眼就是神阙穴等。

#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人体上的骨节作为主要标志,用来测量人体身上各个部位的长短、大小,并且依照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一个标准。

比如前发际正中到后发际正中为12寸;两侧的前额发角之间为9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胸剑联合中点(剑突)至肚脐为8寸;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为12寸;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要重点说明的是,骨度分寸法里面提到的“寸”,并不是日常丈量的尺度单位,而是指“等分”。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每一等分就是一寸,都按此标准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以自身的手指为标准,用来度量取穴,这种方法也叫同身寸。

比如足三里穴,以外膝眼为起点,用手指比量法,往下量手掌4指(3寸),就能定位出一条横线;在小腿前面我们摸到的裸露在皮下的骨头就是胫骨,在胫骨的外侧取1横指(1寸),就是一条纵线,横线与纵线的交点就是足三里穴了。

除了上面介绍的,还有一些简易取穴的办法,比如双臂屈曲,自然下垂并夹紧胸壁,肘尖正对处是章门穴;握拳,中指指尖按压处就是劳宫穴。诸如此类的穴位相对能更容易准确定位。

对于大多数穴位来说,按照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够准确找出具体位置。假如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只能求助专业的中医医生了。

看完上面的文章是不是长知识了呢!觉得文章不错的话记得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学习靠谱的中医养生知识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sy/93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