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4日在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东营市市长赵豪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克服重重困难,经济发展逆势而上。去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原油价格持续低迷,我市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经济、金融运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我们积极应对,每月调度经济工作、每季度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突破困境、行稳向好。初步预计,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7%左右。全力实施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民生实事项目“四张项目单子”,扭转了投资下滑局面,增幅由负转正,达到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7%,19家企业进入山东省企业百强,23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1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强,1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强,均居全省前列。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7.9%。加强政监银企结合,一企一策化解企业资金风险问题,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二)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筛选论证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把石化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严格落实“1+N”布局规划,编制了石化产业发展规划、骨干石化企业发展规划、东营港开发区发展规划、石化产业新动能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围绕建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全力推进东营港开发区总投资亿元的芳烃、乙烯、己内酰胺三大高端化工项目,已经取得明显进展。新帮助6家地方炼化企业争取进口原油使用量万吨,累计达到万吨。编制了油气管网规划,开工建设油气管网4条。在全省率先开展化工生产企业“四评级一评价”,去年家“差”评企业停产整顿,淘汰落后产能万吨。新完成规模企业公司制改制家,累计达到家,提前两年完成省定任务,去年新增挂牌企业49家。启动市县产业发展基金和明月湖基金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对外合作,加快产业升级。东营石化产业、广饶橡胶轮胎产业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产业集群。我市获批创建全国首个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方圆集团被列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唯一的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了高端乳制品加工等20个重点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家、家、家。粮食再获丰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面积达到47.2万亩。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家企业完成非主营业务剥离。强化创新驱动,个项目列入省级创新计划,新培育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7家,接收引进专科以上人才1.3万人,新增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东名牌产品9个,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6.1%,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石油炼制产品质检中心通过验收,获批建设中国(东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广饶县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9位,东营区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79位。胜利油田创新发展、改革管理迈出新步伐,多个油地合作事项扎实推进,“四供一业”及其他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接收工作有序开展;中国石油大学、济军综合训练基地发展取得新成绩。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示范区加快规划编制,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引进了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等高端科教资源,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突出生态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坚持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四大”特色,完成职业学院、医院等12个片区控规修编,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东营河及北二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面对这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