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刚经历了一次久违的抢救,一路上回忆着抢救过程,不知不觉也想起以前抢救病人的样子。那抢救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呢?
什么是抢救
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对于病危的伤员、病人,采取迅速及时的医疗手段,以挽救生命。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危及生命、迅速。
抢救由哪些人参与
一般是由医师、护士参加。当然,一些复杂的、需要多学科参与的可能需要多个科室参与。
抢救的主导者是谁
主导者或者是主持人理所当然的是医生,如果多个医生参加呢?在场职称最高者或者职务最高者,因为主持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抢救风险和后果。
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同时是参加抢救的重要人员,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口头医嘱可以执行吗
非抢救时刻严禁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复述一遍确认后执行并记录,在抢救结束后及时补记。
我经历过并且认为是非常优秀的抢救的样子是什么
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护士通知当班医生,医生应该毫不迟疑快速的赶到病人床前。有经验的护士一般都有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抢救的能力,在通知医生的同时,将抢救车推到病床前备用。如果办公室里有多人上班,在抢救医生去病房很久后未回到办公室后,办公室医生有赶到病房观察、并参加抢救的意识和主动性,护理同样。
为什么需要多人参加抢救
个人的观点是两方面,一是给实施抢救者信心、有后盾。二是给患者信心,有这么多医护人员在帮自己渡过难关。其实年轻医师除了查房、看书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学习途径是参加抢救,抢救的意识、流程是需要锻炼和经历的,把过敏性休克流程背得再熟悉,出现休克抢救情况时,抓瞎的多的是。另外多人参加抢救最主要的是抢救是一个过程,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体力和脑力,体力方面,心肺复苏是最常见的,让一个人连续心肺复苏一小时试试。而在抢救过程中,病情变化瞬息万变,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是必须的,一个人不可能一边做着心肺复苏、一边交代护士用药,又一边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同样,护理人员也是这样,一针打不上,手抖了,这时另一个护士就应该及时顶上。
抢救过程中的语言和眼神
抢救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与抢救无关的言语交流,简单干脆。同时眼神交流不可缺少,这个医护自己应该会有体会,不详说了。
抢救的氛围
抢救过程中,不能是走路,而应该是快走或者跑步,为啥,咱们自己应该知道。
抢救过程中与患者以及家属的交流
非常重要,其中护理人员扮演的角色可能更重要。有经验的护士可能能抵两个医生,这也只能自己体会。
抢救过程中,医生之间、护士之间出现不同意见怎么办
个人认为医护之间有不同意见,只要不是显而易见或者原则性的错误,重复一遍提醒后后无条件执行医生医嘱。医生之间有不同意见,无条件服从上级医师医嘱。抢救场如战场,什么人负什么责任都是有规定的。
一个优秀的危重症团队看什么,看的就是在紧急时刻的流程和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