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5.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6.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7.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8.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易感人群:所有人。
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4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每年的12月1日都是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艾滋病日都有一个主题。年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在这一天里,全世界关心艾滋病的人举行各种集会,宣传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呼吁关心和帮助艾滋病病人。善待与宽容,是人类的美德。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是病人,不是罪人,无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感染了艾滋病,都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意愿,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和由于献血和输血过程中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如果以某个人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为理由,而对艾滋病患者采取歧视和冷漠的态度,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存在的理由。
关爱艾滋病病人,不仅仅需要善待与宽容,更需要的是实际的帮助,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我国有关法规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不受歧视,他们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
对学生而言,能够做到的是: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9.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隔离传染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焚烧掩埋患病动物)
切断传播途径(喷洒消毒液、开窗通风、透气、打扫卫生、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等)
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锻炼身体)。
我国早在宋朝真宗时期(—年)就已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即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于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这种方法预防天花的国家。到17世纪,不但我国广泛使用人痘苗来预防天花,而且随着当时的国际交往,这种方法也传到了俄国、土耳其和英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叶,人痘接种法已传遍欧、亚两大洲。年,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观察到了挤牛奶的工人感染了牛痘(牛痘是牛的一种天然轻型传染病)病毒后,不再得天花的现象,并且用牛痘苗进行实验,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从此,牛痘接种法逐步取代了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
传染病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或异物等)(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抗原)如果人的免疫功能过强,人就会有过敏反应,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与病原体作斗争,逐渐形成的一种抵抗力。它可以通过遗传而来,人人都有。它的作用是对多数病原体而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体的作用,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具有特异性,如患过伤寒只获得对伤寒杆菌的免疫力,而对痢疾杆菌无免疫力,所以称为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这种免疫力不是遗传带来的,也不是人人都有,只是与该病原体斗争过的人才有)。
二、免疫的功能1.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2.免疫的三大功能:①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②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器官移植遵循原则)过敏和预防:(食物、药物、花粉过敏)三、计划免疫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2.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要注意安全用药;药物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一、安全用药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的不良反应或危害。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二、急救: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呼吸、心跳停止等情况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紧急拨打“”急救电话;(2)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3)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2.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3.出血和止血:出血和止血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胸部、腹部等内出血,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医院之前,应该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最常见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心肺复苏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3.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4.“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低于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20%有致死作用)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6.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