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兰州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兰州高新区社农局,市属各中学、各事业单位中学、市管民办中学:根据《兰州市中小学考试与评价改革指导意见》和《兰州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兰教发〔〕29号)精神,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今年全市中学教学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制定了《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体育与健康10个学科的考试性质、目的、命题原则及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好教育教学和备考工作。兰州市教育局年3月5日年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和目的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社会考生的考试,兼具水平监测和选拔的双重功能。因此,考试既要衡量初中毕业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初中毕业合格水平,又要满足高一级学校择优选拔学生的需要,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命题原则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数量,逐步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渗透在前两方面的考查内容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不在繁、偏以及技巧上做文章。试题难易度比例:基础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三、各学科具体考试说明语文Ⅰ.考试依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Ⅱ.考试范围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答卷时间:分钟卷面分值:分基本题型: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约占45%-50%,写作40%。试题结构及比例:基础·运用(20%)约30分古诗文阅读(15%)约22分现代文阅读(20%)约30分名著阅读(5%)约8分写作(40%)60分试题题量在26个小题左右,不超过28个小题。Ⅳ.考试目标与要求语文学科的考试,力求全面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落实情况,全面考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语文素养。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合性和综合性,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8.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名著阅读以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中推荐的12本名著为主。1.了解作品的主体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2.对作品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三、写作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2.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力求有创意地表达。3.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划分。3.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公转。 (二)地图 1.能够应用地图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简要描述区域地形特征。 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并查找相关信息。 4.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 1.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气候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年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4.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说出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5.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6.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三)居民 1.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能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能够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 3.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说出世界的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4.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能够简要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四)地区发展差异 1.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的分布特点。 2.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五)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1)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能够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够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能够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6)能够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7)能够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8)能够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能够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联系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能够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4)能够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5)能够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熟悉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3.能够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4.能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3.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能够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5.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6.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三)经济与文化 1.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3.能够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4.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5.能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四)地理差异 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能够用事实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认识区域 1.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香港、澳门的位置和范围;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4.能够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位置。5.能够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6.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并归纳该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7.能够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8.能够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9.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0.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四、乡土地理能对兰州市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资源状况、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方面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尝试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生物学Ⅰ.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年版)》为命题依据。Ⅱ.考试范围七、八年级所学内容。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答,和地理科目合场分科合卷。答卷时间:和地理科目合计分钟;卷面分值:分。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Ⅳ.考试能力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Ⅴ.考试内容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3.生物与环境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5.生物圈中的人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