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清明节当天,这本是祭祖或者出游踏青的日子,医院里却来了4起心脑血管突发事件,1例心梗、3例脑梗。目前都还在抢救当中,仍有2例未脱离生命危险。在医生问询患者家属的时候,才知道这4起心梗或者脑梗事件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现实总是这样神奇,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医生在看病的时候,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冠心病患者及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能随意停。因为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成,降低血液中LDL-C的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时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福药。就是这样一种福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被慢慢抛弃,其原因可以归为以下5种。一、自觉药物无效在这4起心脑血管事件中,有1例就是这种情况。患者在长达3年的用药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吃药带来的益处,反而因心理上的抵触,出现了头疼、肌痛的副作用。所以吃药3年,果断放弃他汀类药物。要知道,他汀类药物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mmol/L,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会降低21%。而停用他汀类药物,无疑是让自己身处险境。二、受他人误导停药目前还在急救中的一例脑梗患者,就是受他人误导停药的典型。因为社交广泛,还认识一些乡村游医。有5年高血压病程的他,在乡村游医的劝导下,服用一些小偏方,并且果断停掉他汀类药物。说来也奇怪,乡村游医的小偏方让患者有一种解脱的心情舒畅感,所以患者也痴迷于小偏方。但终究还是抵不过斑块的快速成长,最终因斑块脱落,而突发脑梗。家属正在联系游医想寻求个说法,但游医在知道患者在急救室后就不再接听电话,后来直接停机了。这也给很多患者敲响了警钟。三、患者低估疾病严重性另外两位患者,都属于低估疾病严重性的情况。两人都有高血压,也都合并高血脂,但在生活中,和常人无异。偶尔的头晕、头痛,并不影响生活。所以在医生建议他们长期吃他汀的时候,二人就持怀疑态度。二人吃药都没吃上两个月,就放弃了。因为在他们眼里,高血压和高血脂这类慢性病,完全没必要吃药。既然是慢性,就应当在生活中慢慢调控。但现实是,二人都在初期戒烟戒酒一包劲,但没坚持一个月,就淡化了,后来就慢慢放弃了。想改变自己五六十年养成的习惯,简直比登天还难。低估疾病的严重性,疾病就会给人以致命一击!巧合的是,二人都在清明节当天来就医求救,想必这个教训也是印象深刻。四、服药种类多在与其他患者交流中,李药师还发现一个患者停药的原因,那就是服药种类太多。心梗和脑梗的二级预防除了服用他汀类药物外,还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控制相应的危险因素,这就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再加上药物的用法、用量、服用时间各不相同,容易使人记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这也是患者停药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对这个难题,可以采用复方制剂来提高患者依从性,还可以采取家人监督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种类,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五、医生的工作不到位有研究显示,在例患者的调研中,有78%的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益处不了解,而在坚持服药的患者中,也有40%的患者不知道他汀类药物的疗效,所以说医生对治疗和药物的表达,并不明确,从而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高。患者和医生之间缺乏信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今天把这5种原因一一列举,就是想告诉大家,他汀类药物依从性低,与心梗和脑梗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息息相关。不论是患者缺乏正确认识,还是医生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患者药物依从性下降,从而突发心梗或者脑梗。: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往期精彩推荐肾功能“烂透”的人,“少做3事,多吃4物”,你的肾或许会“感谢”你糖尿病吃什么主食?记住这一点,主食选择很简单高血脂患者,需远离的5种食物,要管住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