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疗资源紧张、医患矛盾激化等话题时常引发社会
先来看美国。
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修课程。在很多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地教同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
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就不一样。
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
再来看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也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
而且,德国“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澳大利亚也同样是从娃娃抓起,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
此外,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比如,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有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
针对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澳大利亚还规定员工必须持急救证上岗。
还有日本,在公共场所安装AED急救设备的覆盖率达到80%,志愿者组织也在急救领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样,一般在公共场合如果有人突发疾病总能站出来几个懂急救常识的人。
可以看出,这些国家能把急救知识普及到这么广,就是因为重视急救,特别是在救助设备推广以及教育普及上,这恰好是我们的软肋。
想一想,你懂怎么急救吗?
不懂不要紧,现在重视起来,一点都不晚。
因为有专家表示,心肺复苏,就算你做得不标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很多。
急救演练
这部纪录片,没有编剧,没有彩排,有的甚至来不及跟患者家属打招呼,因为疾病大多突然而至,摄制组扛着摄像机就开拍,事后赶紧跟家属确认。
库叔建议大家一定要好好看这部纪录片,在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中,看到死的无法阻挡、悲伤流涕,看到生的困难重重、珍贵不易,看到医疗工作者的伟大与艰辛,时刻警醒自己珍惜亲人、珍惜生活。
参考资料:
东方卫视:纪录片《生死时速.紧急救护10》,东方卫视;
新周刊:《豆瓣9.分,中国救护车上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完爆国外医疗剧》;健康时报:《急救医生到来前做什么?》等。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库叔提供30本《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1世纪》赠予热心读者。从世界视野回应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后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探讨了中国如何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