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Xa监测是利伐沙班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用于临床对于利伐沙班的监测。
题目:
抗Xa监测与出血事件相关性研究-------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日本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为什么要进行此项研究:抗Xa在对于利伐沙班治疗患者出血的预测性上以前的研究并不清晰
利伐沙班一种直接抗Xa的新药,从01年开始使用。主要适应症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由于其代谢主要通过肾脏,所以利伐沙班以肌酐清除率50为界限,分为10mgQD和15mgQD。
常规情况下,利伐沙班并不需要监测。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复发性中风,急诊手术,出血患者和怀疑过量的患者,进行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前的监测都是以PT进行,但作为直接抗Xa的药物,抗Xa水平与药物使用后效果联系并没有被阐明。
所以本研究主要讨论,抗Xa水平与患者用药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如是否与出血和血栓相关。
如何开展研究:
9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进行抗Xa峰值和谷值的测定,患者用药1个月以后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抗Xa水平。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分为四组:
A:CrCl15–9mL/min17例
B:CrCl0–49mL/min6例
C:CrCl50–79mL/min5例
D:CrCl80mL/min.16例
主要的监测指标:
抗Xa的峰值,用药后h
抗Xa的谷值,用药后立即监测(患者已经服药一个月,默认为药物在体内呈现稳态)
PT(凝血酶原时间)
出血量的监测(附解释)
----主要以血红蛋白为鉴定,减少大于g/L为大出血,或输注单位以上红细胞或颅内出血导致致命性结果
-----中度出血为,临床出血明显,但不符合大出血标准。但进行了药物或限制活动
-----轻度出血,有明显出血,但不进行临床干预。
研究得到了些什么结果首先本文中对于患者数据的收集非常到位,详见下图
作者比较了平均的抗Xa峰值和谷值(峰值一定大于谷值了,难道是对于这个方法的验证?)并且比较了不同肌酐清除率患者的峰值抗Xa。对于出血事件进行了统计,并且进行了Cox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出血与抗Xa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具体结果:
1)峰值的均值为1.98±0.81IU/mL(h后监测),谷值的平均值为0.16±0.15IU/mL
)人发生大出血事件(.%),人发生出血但非大出血(0.%)。出血患者anti-Xa峰值比未出血患者的高。
)COX回归曲线验证了anti-xa活性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RCO分析得出.19IU/ml为出血的阈值,敏感度为68.%,特异性为7.6%。AUC为0.7
文章总结:
本文监测数据较少,只有PT和Anti-Xa,但亮点在于作者列举的临床资料非常详细,对病人的服药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另外本文中的患者大部分为老年患者,本人对于心内科了解没有那么详细,是否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都以老年人为主。文中的数据反映的是否只是老年人的特点。希望有经验的读者给予指导。
此外抗Xa监测方法的一般线性范围最高可以达到IU/ml,如果要对利伐沙班进行监测的话有时候需要对样本进行稀释。
托马斯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