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为何冬季高发心梗呢?
血管收缩。低温环境中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同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诱发缺血。而突然的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骤然收缩,可诱发心绞痛和心梗。
生活方式改变。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又偏爱高脂高热食物。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减慢,更易形成血栓。
适应能力减弱。气温较低时人体的适应能力相对减弱,抵抗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可引发肺炎,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梗。
胸痛不要扛典型症状要注意
≥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记住它们,有助于您提前判断急性心梗哦!
心绞痛加重。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突发胸痛。最常见症状之一,突然发作较强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可伴有出汗,夜间或休息时分突发的胸痛要尤其注意。
左肩、左臂及腋下疼痛。在没有劳力使用时,突然出现左肩、左臂疼痛,常见于臂内侧,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
颈部、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平时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现胸骨后、颈部疼痛,呈阵发性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并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处。
胃肠道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虚汗、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时,也要考虑急性心梗的可能性
颈部痛、咽喉痛。非典型表现。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及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并扩散至咽部神经。若突然出现喉部堵塞感并伴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又无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需考虑心梗可能。
下颌痛、牙痛。非典型表现。多数会伴随其它如胸痛、肩膀痛、出冷汗、濒死感等等。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走路、运动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
左下肢、左腹股沟疼痛。突然左下肢剧烈地疼痛,并出现胸闷、憋气及出汗等症状。
另外,突发心率失调(过缓或过速)、休克或晕厥等情况,都应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急救脑中记,争取“心”时间
救治心梗患者关键在“快”字,从发病到疏通堵塞血管,时间越短,救治成功率越高。
两个“”原则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疗救援助,保证患者在发病的分钟内接受专业治疗。
躺而不坐
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静止,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有吸氧条件的可适度吸氧改善缺氧症状。
常备药物
确认心梗病发则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家中常备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注意保质期、定期更换哦!
需要特别注意:
心率过低、低血压患者慎用硝酸甘油!低血压患者服用后会进一步降低血压,可导致休克,最好的方法还是两个“”。
心肺复苏别乱用。如心肌梗塞还没有导致呼吸心搏骤停,就不能使用CPR。而一旦呼吸心博停止,即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医院。心梗发作后任何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可能带来突发状况,耽误黄金救治时间。
预防心梗安心过冬
健康生活保护血管和血液
心梗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诱发,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故而如何避免粥样硬化不言而喻。控制盐、糖、油摄入,注意膳食均衡是健康饮食不变的主题,结合适度运动、早睡早起,让身体更年轻、更健康。
注意保暖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