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不能带上飞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药物是

8月28日,西部航空PN航班在武汉天河机场起飞后不久返航,原因是机上一名24岁乘客突发哮喘。据传,乘客携带的哮喘急救药在安检时因属于喷剂被没收了,而飞机上又未配备此类药物。

救命的药为何不让带?

如果不是这则新闻,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救命药也不一定能够带上飞机。民航安检对液体、凝胶及喷雾类物品,执行严格的标准。航空安全当然是重于泰山,但是患者性命也非儿戏。只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医院证明的前提下,理应获得豁免。

虽然这名患者很幸运,遇到了作为专业医生的乘客施救,在飞机紧急返航后挽回了生命。不过,这个带有很大侥幸色彩的紧急事件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有必要对当前飞机安检规则和机上急救药品配备有更多审视。

虽然说后来官方出来否认没收急救药品一事。但诚如当事医生提醒的,飞机上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备,也该有更多重视。报道提及,当时乘务员提供的急救包里的药物只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寥寥数种,比较关键的哮喘急救药则没有。这个方面,过去是有过惨痛教训的。年7月,一名85岁老人在飞机备降后发生意外死亡。其中责任争议很大的一点,就是被指老人出现病症后,由于飞机上缺乏急救药品和设备,延误了救治时间。

目前有关飞机上急救药品及配备种类、数量,民航局是有相关规定的。只是,具体执行得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老年乘客的增多,标准是不是要根据需要修改、优化,能否吸取更多的医学专业意见,值得正视。

关于飞机上的药品还有什么禁忌?

除了急救药,慢性病患者也需要经常服药,不过,服用某些特定的药物后,在乘坐飞机时,尤其是长途飞行5小时以上的坐姿旅行,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1、激素类药物

长时间飞行时,人体血液循环不流畅,导致腿部的血液循环减弱,本就增加了患血栓的风险,而几乎所有的激素类药都有增加血凝的风险,风险因素叠加,更容易使人体出现血栓。特别是含有雌性激素的药物。

对策:考虑到在飞行过程中会有血栓风险存在,乘飞机时应该谨慎服用会增加血凝风险的药物。在飞行期间,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血凝风险,比如多喝水、适当走动、在座位上活动腿部等。

2、预防心脏病、中风发作的药物

心脏病患者、经历过中风的人,一般需要服用预防心脏病、中风发作的药物,为保险起见,出行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对策:经过评估,如果有出现血栓的风险,可以选择抗血小板的药物,包括华法林、氯吡格雷等处方药,以及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等非处方药。

3、镇静类抗组胺药

因颠簸、嘈杂的环境,很多人在飞机上很难入睡,为了能够更好地休息,有人会选择服用镇静的抗组胺药。但是抗组胺药可能会抑制呼吸,高空飞行时,人们都处在低氧环境中,如果呼吸被抑制,可能会发生意外。

对策:坐飞机时尽量不要服用助眠药物,如果必须服用,切记不要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使用其他的助眠药物,如褪黑素等。

最后提醒大家,长途飞行5小时以上的旅客,最好选择靠近过道的座位,经常起身和走动,活动全身,拉伸小腿肌肉。有必要的话,最好不要穿太紧的袜子,以防静脉血栓。在飞机上要注意多饮水,并尽量避免喝咖啡以及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cc/73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