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的三九天,难免受寒,尤其是近期流感形式严峻,一人感冒,全家接连感冒,真是糟心。今天给大家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冬天感冒的受寒急救方。这个方子老小通用,喝完睡下,一般一次即可,还是挺灵光的。
感冒喝它,百试百灵
这个感冒急救方就是生姜红枣煮水。取材都特别简单,全是家里有的东西,不过根据具体体质和病情,方子会有加减。
生姜红枣煮水鸡蛋黄大的生姜切片,金丝红枣4-5颗,将红枣掰开后,放入一碗水,冷水下锅,煮开后转小火炖煮15分钟左右,倒出锅喝下。
如果体质偏寒的人,生姜可以适当加量;流清鼻涕的,可以加4-5根小葱的葱白;如果体质偏热易上火的,生姜可以酌情减少,适当加3-5朵杭白菊;红糖、食盐可以根据自己口味适当加入。(以上食材可根据病情、年龄加减)
方解:
*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等症。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是发散风寒,多用于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
此外生姜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姜枣搭配,利胆、镇痛、解热、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
这个方子对付初起感冒特别有效,几乎百试百灵。
一杯水强身祛病气,生阳气
这杯茶不仅能作为感冒的急救茶,功效还多着呢们,日常也可以作为代茶饮长期喝。冬天体内积聚的病气较多,寒气也重,喝一杯生姜红枣煮水,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适用人群:
?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脚摸上去是凉的,身上有些地方会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会痛,而且是冷痛,觉得冰凉冰凉的这类人群最适合喝,补气补血又暖身。
?姜枣利胆、镇痛、解热、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也有较强的效果。
?很适合下焦寒湿重的人喝,女性宫寒(白带多而清稀、痛经)、男性肾寒,还有肠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可以常喝。
?由于生姜红枣煮水能够祛除寒湿、调和营卫,冬天祛寒湿也是再好不过。
不过阳热体质、有糖尿病和高血糖的人就不适合饮用了。
饮用时间:日常养生的话,尽量在早上、中午之前喝,晚上不要喝,晚上身体要收敛,而姜是升阳之物,因此早上喝是最好的。(以此方治病时,可不考虑时间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喝)
大道至简,好的方子也是如此,简单几味料煮成一碗水,著名中医全家老小这个冬天全靠它,连医院都不用去了!
艾灸感冒必灸的四大穴位,你知道哪几个?
《黄帝内径》特别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衡,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
正气不足是疾病、尤其是感冒发生的内在根据,正气不足,抗邪无力,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低下,卫气虚弱,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从而引起感冒。
感冒必灸4大穴位!
是药三分毒,如今抗生素、打针、吊水泛滥成灾,我们是否有更加绿色的方法来调理感冒呢?不妨试试用艾灸来替代——操作简单,效果也是极好的。一般来说,咱们感冒必灸的穴位有四个,您知道哪几个呢?
(1)大椎(可加风门、肺俞)
大椎穴在人的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可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可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3)迎香
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可缓解鼻塞流涕,祛风寒,通鼻窍,特别适合调理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状。
(4)尺泽(可加合谷、列缺)
该穴位于人体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可缓解咳嗽,清肺泻火,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咳嗽咳痰等症状。
感冒辨证艾灸,详尽版!
1、风寒感胃: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艾灸穴位:风池、风门、列缺、肺俞、合谷、大椎。
2、风寒感冒头痛较重: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艾灸穴位:风门、列缺,肺俞、合谷、大椎、风府、太阳、印堂。
3、风寒感冒兼咳嗽: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渴或渴喜热饮。
艾灸穴位:风府、风池、列缺、外关、尺泽、天突。
4、风寒感冒身痛较重: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内疲,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艾灸穴位:风府、风门、列缺、肺俞、大椎、身柱。
5、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黄独涕,咳嗽,咽红干痛,口干渴,咯痰黄稠,舌尖红。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关、尺泽、风池、合谷。
6、风热感冒咽痛较重者:
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咽红干痛,口干渴,略痰黄稠,舌尖红。
艾灸穴位:大椎、曲池、外关、尺泽、风池、合谷、少商、商阳。
7、气虚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倦怠乏力,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易感。
艾灸穴位:大椎、肺俞、风门、气海、足三里。
8、阳虚感冒: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淡胖有齿痕。
艾灸穴位:大椎、足三里。
9、流行性感冒:
症见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症状。
艾灸穴位:大椎、委中、肺俞、风府。
10、胃肠型感胃: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腔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稀溏,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艾灸穴位:风池、大椎、太阳、列缺、合谷、关元、中脘、足三里。
艾灸方法如上:手持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肢体穴位每次灸20分钟,躯干穴位每次灸30-40分钟,病重可一天多灸几次,一个礼拜休息一两日。
郑重提示:以上方法,仅限于未见高烧和严重感染的感冒,若出现高烧、抽搐等“大热之症”,请立即就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
教您5招,日常预防感冒!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病毒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容易使人反复患病,所以预防很重要!
1、坚持艾灸、培养正气:前面重点介绍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艾灸温阳补气,培元固本,可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抵抗致病外协的入侵。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您平时可以坚持艾灸:神阙、气海、命门、足三里。
2、保持心情舒畅和足够的休息:避免熬夜,每晚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免消耗人体正气。
3.早晚加件衣:老人、小孩和一些身体虚弱的人,相对而言“正气较弱”,在早晚出门时一定要带一件外套。
4、居室常通风: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在居室内吸烟,以减少污染,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生命在运动:人体的机能是“用进废退”,进行一些适度的锻炼,可能有效激活人体潜在的能量,对人体健康、预防感冒大有益处!
6、艾烟熏室:在工作单位,学校,家里想自己预防感冒病毒传播,可以在上班前,上学前,和家里用艾烟熏的方式来消毒。
具体方法:用一个艾柱,放在磁盘内点燃,这种艾烟足可以杀灭病毒。一个艾柱暴露点燃的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点燃后,室内在15分钟后再开窗换气就会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