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在临床抢救时可谓是常用的首选药,可是,肾上腺素如若应用不当,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丁香园护理论坛网友发的一个发人深省的图片。
图为新生儿肌注肾上腺素发生局部皮肤坏死
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新生儿、肌注、肾上腺素、局部坏死」这些关键词,其他的一些临床资料。
由于发生这样遗憾的事件,毕竟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作者没有提供,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但是,这个案例带给患儿的影响和不良后果,值得临床医护人员深思。
众所周知,肾上腺素,是各科室各病区必备的抢救首选药物,可是,你对自己抢救车里的那盒10支裝,1ml:1mg的盐酸肾上腺素了解吗,能够熟练并安全使用吗,你有什么独到的临床心得?还是先拿药品说明书说事。
据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记载:主要适用于支气管痉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皮下注射。1次0.25~1mg(0.25-1支);极量:皮下注射,1次1mg(1支)。
仔细阅读说明书,原来,在临床上医生动不动就让护士执行的医嘱: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是极量!
看到极量,不禁让人想起了「虎狼之药」。
「虎狼之药」是指见效快副作用大的药,病人经受不起的烈药,其典故来源于《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切记: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是极量,慎之又慎。
再看一个临床案例某急救站接诊经历:一名46岁的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在某诊所给予头孢曲松钠输入,患者后来发生过敏反应,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
诊所医生情急之下,拔掉输液针头,给予地塞米松15mg肌注、肾上腺素1mg肌注,急救队员到达后,测量血压/mmHg。
心悸、头痛、激动不安、震颤、血压升高等到,有诱发脑溢血的危险,也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室纤颤。
这里,我们不去点评诊所医生的处理措施究竟如何,急救队员是如此直观的看到,肾上腺素极量之下的升压作用,如此突然上升的血压,让人又开始担心其有脑出血之虞了。
抢救时肾上腺素的给药途径?常用给药途径:皮下注射或肌注、缓慢静注、静滴、纱布填塞止血、气管内注入等,具体看医嘱执行。
抢救过敏性休克:抢救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0.5~1支),也可用0.1~0.5mg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4~8支)静滴(溶于5%葡萄糖~ml)。
切记: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切不可直接静脉使用(静脉注射),务必稀释。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抢救心跳骤停:以0.25~0.5mg以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
治疗支气管哮喘:皮下注射0.25~0.5mg,必要时没4小时可重复注射一次。
肾上腺素的用药途径哪种最权威?在过敏性休克的救治中,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中指出: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病儿剂量酌减,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但是,也有人指出:肾上腺素不应该用于皮下注射,对病人没好处,直接扎大腿。
这种说法,就是基于肾上腺素皮下或肌注,都有可能造成患者注射部位组织坏死的考虑,比如上述案例就是肌注造成了患儿局部组织的皮肤坏死。
看过了肾上腺素的林林总总,再回顾那个图片中的「新生儿肌注肾上腺素发生局部皮肤坏死」案例。
对于图片中患儿肌注部位发生的组织坏死,我们不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的肾上腺素,坏死的原因很好理解: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的作用让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收缩,局部缺血缺氧。处理一定要及时,否则后果肯定是不可逆的。
处理措施:
1.立即使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效果很好。
2.适当的敷料+扩血管药物(酚妥拉明)+促进循环。如果已经发生不可逆坏死的话则应尽量让坏死组织局限,及早采取外科手段介入。
防范措施:
1.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应该避免肌注。
2.严格掌握剂量。
3.新生儿使用肾上腺素必须是稀释到1:0后才可以使用。
4.新生儿抢救时,碰到肾上腺素重复给药的问题,注射时每次要轮换部位,以免局部皮肤坏死。
参考文献
李小萍主编.2版.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
编辑:王妍
护理君肾上腺素的剂量如何稀释?回复「」,即可获得答案;回复「绑定」,还可获得5个丁当,下文献下PPT兑换各种奖品哦。纳洛酮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