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他们为急诊学科发展插上翅膀

 打造高水平重点学科,医院急诊科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树先进旗帜

年7月31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对重症患者进行会诊。

7月30日,对于佛山医疗急救发展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一架装载空中医疗救援设备的直升飞机在医院(下简称“医院”)急诊科旁空地降落,模拟举行了一场空中转运危重患者的急救演练。医院这家拥有年历史的百年名院,成为佛山市首家实现院前空中医疗救援的医疗机构。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服务落地医院,预示着佛山地、空联动立体化医疗救援体系的正式建立,该体系为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惠泽广大群众。插上翅膀的不仅仅是飞机,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为急诊学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正如医院医院急诊科发展提出的要求: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于急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质量水平,生命在我手中,责任重于泰山。在早前发布的佛山市“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医疗中心,全力打造佛山市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医院急诊科作为本地区最大型的现代化抢救中心以及救治危重症患者龙头单位,除了完成日常危重患者急诊救治工作外,医院重症患者的转接诊、会诊和指导治疗工作,以及佛山五区范围内重大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灾难、卫生疫情的应急救援工作。近年来,该团队在急救诊疗技术、危机处理应变、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在服务好广大群众的同时,也为推动本地区急诊学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医院急救团队正医院的伤者,争分夺秒抢救病患的场景每天都在该科室上演。/通讯员段园晖摄

  年接诊量达30万人次的高技术水平科室   作为佛山规模最大、抢救量最多的龙头科室,近年来,医院急诊科在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支持以及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姜骏博士带领下,扎根临床,奉献社会,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他们业务精益求精,流程科学合理,服务无微不至,出色地完成各项医疗急救任务,已成为全省急救医疗领域的一面先进旗帜。科室年急诊量达30万人次,急诊病房和EICU住院患者人次,重症抢救3.5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8%以上,来诊人次和抢救数量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在广东省内名列前茅。   医院急诊科建立于年,随着专科发展成熟,现已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一体化的急救医疗体系。科室医疗建筑面积平方米,下设急诊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急诊住院病房、危重症监护室(EICU)、各科诊室、急诊手术室、输液治疗室和佛山市中毒救治中心。科室配备5辆监护型救护车,负责院前急救出车任务。急诊抢救室配备齐全的抢救设备,能开展心肺复苏、除颤电复律、紧急心脏临时起搏、静脉溶栓、各种血管穿刺置管、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气管插管或切开、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支持、胸腔闭式引流、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紧急洗胃、各种床旁检测等抢救治疗。急诊监护室(EICU)配备先进的监护抢救治疗设备,可熟练开展包括PICCO在内的各种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边超声检查、床边支纤镜检查治疗、高级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复苏后亚低温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脏临时起搏术、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多种抢救技术,熟练掌握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各种中毒、心肺脑危重症急救、严重创伤救治等内外科急症的诊治。急诊手术室能完成紧急情况下开颅、开胸、开腹等救命手术。发热诊室配备隔离观察病床及消毒隔离设施,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据了解,目前该科开展的各项抢救治疗核心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感染控制技术等已逐步与国内省内先进水平接轨,学科形成了以心肺脑复苏、中毒、危重症救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兼顾创伤等三级学科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广东省内医疗技术先进、学科整体水平较高的急诊专科。医院急诊科还按照国家卫计委急诊医疗质量控制要求不断改进诊疗流程,患者实行分级分区诊疗,通过规范抢救流程,落实抢救时效管理,大大缩短了危重患者急诊抢救的滞留时间,绿色通道急救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在医院复评过程中得到现场评审专家的高度赞扬。   得益于不懈的努力,医院急诊科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荣誉:佛山市十三五高水平重点专科、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南粤女职工文明岗。年、年代表佛山市连续在广东省第三届、第四届急救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第3名、第4名),年获广东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一等奖,年获佛山市医疗急救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得到省市广大同行刮目相看。

  攻克急诊医学技术难题   长期以来,各地新闻报道中时常出现百草枯中毒身亡的新闻。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毒性强至5ml 即导致成年人死亡,是目前医学领域中发病率第二、死亡率最高的中毒性疾病,治疗难度之大让不少专业医务人员也闻“枯”色变,一筹莫展。5年前,佛山地区百草枯中毒的病人死亡率接近%,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但短短几年间,我市救治百草枯中毒的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抢救成功率一跃提升至70%以上,究其原因,离不开医院急诊科主任姜骏的努力。“多年来接诊到不少患者,不珍惜自己生命服用了百草枯,其中好多还是处于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却因一时冲动而结束了生命,非常令人震撼,也令人痛心惋惜,所以我们团队尝试去攻克百草枯中毒这个医学难题。”经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规范血液灌流方法和治疗用药方案,不断尝试摸索,医院急诊科在姜骏的带领下终于抢救成功了一例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抢救成功水平达到致死量6倍(即30ml),得到国内广大同行的认可。一个个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病人和家属,紧紧握着急诊医护人员的手,感激的神情,激动的泪水,无以言表。   作为佛山地区救治中毒患者最多的科室,年,经市卫生计生局批准,佛山市中毒救治中心挂靠医院急诊科成立。目前,该科每年救治各种中毒患者约人次,抢救了大批包括重症有机磷中毒、百草枯中毒、重症杀鼠剂中毒、蛇咬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内的危重患者,由于诊疗技术规范,总抢救成功率97%以上。   年作为引进人才调入医院的姜骏,近年来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探索,致力于提高中毒重症患者诊疗效果。他表示目前基础上,下一步需要重点完善的是毒物相关检测,力争依托挂靠医院急诊科的中毒救治中心,联合全市相关医疗机构建立佛山市毒物检测中心,加强学科间合作,结合中毒的基础研究,为推动佛山中毒救治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模拟演练期间,医护人员正在把“伤者”医院急诊科。

  以奉献精神诠释医者仁心   医院急诊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在诊疗技术水平方面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外,也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一切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每天来诊量巨大、临床任务繁重,急诊全体医护人员一心想着病人,尽他们最大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时即使生病了,为了不增加其他同事本来就已经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少医护人员选择了“受伤”不下火线。   今年3月下旬,正值科室就医高峰期,曾慧祺医生像往常一样坐在诊室为一位接一位的患者看病,可没有人知道,此刻正饱受肾结石折磨的他是一直在忍着疼痛为病人开诊。晚上八时左右,已看完近80位患者的曾医生实在忍不住腰背的剧痛,而且此时小便已出现明显的血尿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把手头上的患者交给同事,立即被送往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经检查是肾结石引起的疼痛血尿,泌尿科医生连夜为曾医生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已经是凌晨3时了,麻药的药效还没有过去,曾慧祺腰部以下一点儿感觉也没有,此刻,他虽然躺在床上,但脑子里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排队看病的患者,想的是因自己生病给本来已经满负荷工作的同事带来的额外负担。第二天一早八时,他瞒着泌尿外科医生护士,自己偷偷拔掉了尿管,拖着刚刚恢复知觉的双腿从病房溜出来,穿上白大衣重新坐到诊台前。急诊科的同事发现了这个情况,劝他立即回病房养病,曾慧祺却表示:“科室里每天这么多患者需要我们帮助,大家的工作量已经够大了,看到兄弟姐妹为我顶班,我睡不安稳。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我能行!”最后,在科主任和同事的极力要求下,曾医生才答应回到病房,但出院第二天立刻回到岗位上。   急诊的工作每天紧张而忙碌,但正如年青护士叶萍所言,“累并快乐着”是医院急诊大多数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很多人不敢想象,我们每天从上班到下班,经常忙到一口水都来不及喝,因为这是急诊工作,很多患者病情危重急需帮助,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休息就停下来,要先照看好他们。”叶萍表示,进入医院急诊科工作5年来,在团队氛围影响下,急促而忙碌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且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自己在工作中逐渐学会换位思考,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及家属的焦急心情,反过来想想,自己的一点忙碌和劳累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们,帮他们解除痛苦就好。   “急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需要随时候命,无论什么时间、什么环境条件,都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第一时间为患者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效的处理”,姜骏感叹,从事急诊工作以来,数不清多少次在休息时、睡觉时、陪伴家人时被科室医院处理突发状况,但这就是急诊人的使命感。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真诚付出帮助到病人,所带来的那种满足和喜悦是任何感受都无法比拟的,每一位急诊医护人员都秉承着这种奉献精神,这也正是医院急诊科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医院医护人员正在举行中东呼吸综合征应急防控演练。

危难时刻 总有他们的身影   对于急诊科的工作,人们看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急诊室里每天忙碌的身影,日夜颠倒,废寝忘餐。但这其实只是他们最基本的工作,每当出现灾难、突发事件、疫情等紧急情况时,急诊的医护人员往往冲在最前面,他们是那群义无反顾的人。   作为我市应急救援最重要的窗口单位,多年来,医院急诊科在SARS、手足口病、H1N1甲流等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反应快速,救治有力,受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灾难和疫情是医务人员特殊的战场,当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他们时,他们会忽略眼前所有的艰难险阻,甚至忘记了生命危险。   年10月,顺德报告了一例埃博拉病毒疑似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科住院隔离治疗。急诊科接受了这项转运病人的任务,虽然针对埃博拉疫情,医院和科室都组织了多次演习,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参与这次实战任务仍面临重要的考验,众所周知,埃博拉病毒传染性非常高,病死率接近%。急诊科副主任符岳博士和郭彭鹏护士主动承担了这项充满危险的任务。看着负压救护车载着穿着全身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驶出急诊科,姜骏主任感动的眼眶里噙着泪花,作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急诊精神。最终,急诊科顺利完成了转运任务,幸运的是,这名疑似患者最后确诊不是埃博拉病毒感染。事后,当问起参与转运任务的两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当时的想法,是否感到害怕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作为一名急诊医护人员冲在救急扶危第一线的时候,就像战士去完成任务,首先想到的是要将医院,防止出现病毒向社会扩散的危险状况。   “急诊科的工作就是这样,每天都不断上演生死时速,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罗银秋已在该科室工作了32年,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秋妈。谈及在急诊工作这么多年的感受,秋妈说:“每天都停不下来,需要快速、准确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就是这份职业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看到送进来抢救的病人能够转危为安,最后平安地出院,作为医护人员,那份喜悦是旁人无法体会的。但也有一些事让人感到痛心,经常有一些心跳骤停的患者,由于家属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现场没及时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结果丧失了抢救时机,医院时已回天乏术。”正因为意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秋妈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工作,从年起,她坚持每年组织科里医护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工厂、社区、机关、学校,义务为广大市民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至今已坚持15年,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以上,藉此向社会传递急诊人的热心和关怀。   

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通讯员陈润钿、段园晖   图/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署名除外)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jg/6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