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涨价断供背后3家经销商垄断原料药被

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罚单再次刷新记录。4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3家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经销企业因实施垄断行为,合计被罚没3亿余元。这是中央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的第一起顶格罚款案件,这笔巨额罚单如何计算得出?3家经销企业何以垄断国内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市场?医药行业又为何垄断频发?南都记者发现,部分原料药上游生产企业仅有一两家,个别经销企业通过包销等方式控制上游全部供应后大幅提价。为保证原料药供应稳定,下游成品药厂只能被迫接受涨价,而被推高的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对此医药行业专家呼吁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同时适度放宽上游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打破原料药垄断格局。

一问:被罚的三家公司什么关系?实际由康惠控制

4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一起重大反垄断案件,3家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经销企业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收到行业内最高的一笔反垄断罚单,共计罚没3.亿元。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案件中,实施垄断的通常是一家企业,但本案却罕见地出现三家。当事人分别是山东康惠医药公司、潍坊普云惠医药公司和潍坊太阳神医药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三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批发销售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等,公司的法人代表不同,也不存在控股关系。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三家公司,如何共同实施垄断行为?实际上,三家企业相当于一个“共同体”,由康惠公司掌控。据南都记者了解,年6月,康惠公司的两名高管收购了潍坊一家医药企业,后改名为普云惠。此后两家公司共用部分员工,财务关系密切。与此同时,康惠公司也实际控制了太阳神公司的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等产品经营。后者按照指令,以自身名义跟客户签订这类产品的买卖合同,再将大部分利润返还给康惠公司。图自网络。三家公司将这样的业务往来,解释为国内医药品经销企业通行的销售模式,符合市场规则。这一说法遭到市场监管总局的反驳。在处罚决定书中提及,市场监管总局称调查证据显示,康惠公司通过其余两家公司进行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等产品交易,三者具有统一、协调的经营意志,共同实施了本案垄断行为。针对此事,南都记者于4月15日先后致电三家涉案企业,其中两家回应暂不清楚情况,康惠公司的电话则无法拨通。

二问:如何垄断国内市场?包销上游原料药

据南都记者了解,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市场包括上游生产企业、中间的经销商以及下游的制剂企业。此次被罚的三家公司正处于产业链的中游,连接着供应端和需求端。葡萄糖酸钙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治疗低钙血症首选药物,主要用途还包括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可用于缺钙症及过敏性疾患。目前在市场上尚未出现可其他替代的品种。根据产品品质和用途不同,这种原料药可用于生产注射液,也可制成口服液或片剂。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本案中,市场监管总局将相关市场界定在国内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市场。在三家企业实施垄断行为的期间,国内只有浙江瑞邦、江西新赣江和成都倍特等3家生产厂。换句话说,一旦掌握了上述3家生产厂的绝大部分货源后,就相当于控制了这种原料药的流出口。通过包销新赣江的产品,大量购买瑞邦超过85%的原料药产品,与倍特达成不对外销售协议等方式,康惠公司牢牢占据市场。市场监管总局透露,年8至12月、年、年当事公司在这个市场的份额分别为94%、91%、87%。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且掌握核心资源的上游生产企业,为何愿意与经销商达成独家经营合作?南都记者注意到,这起案子涉及的三家生产商,瑞邦药业、新赣江药业均是新三板企业。4月15日,南都记者尝试联系两家公司采访,遭到工作人员拒绝。安杰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顾正平对南都记者表示,由于原料药生产厂商一般更侧重于技术研发和生产,而在销售环节的投入力度小、营销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很多时候可能需要一个专门的、能力较强的经销商去处理与下游制剂企业之间的谈判交易。如何看待原料药生产商与经销商口头达成包销合作,或签订不对外销售协议的行为?在这起案件中,市场监管总局并未对此是否违法进行认定。但在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jg/77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