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0日17时33分,一位来自作登乡梅宁村的瑶胞班某军,男性,59岁,1小时前如厕时因便秘致胸痛,其女儿立即陪同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值班医生接诊后立即行“18导联床边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提示“下壁心肌梗死”。随即通知笔者前来抢救。
▲患者首份心电图
笔者立即和患者女儿沟通“溶栓”事宜,包括“病情告知、溶栓筛查、溶栓风险、费用”等等,沟通过程很顺利,她没有丝毫犹豫,边签字同意边用肯定的语气和我说:“医生,我知道了,相信你!”
短短的一句话,让笔者很感动,倍受鼓舞。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虽然“心梗三项”和各项血液检查结果尚未汇报,但“时间就是心肌细胞、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在前边已经用上“心梗一包药”、“吗啡”镇痛的情况下,按流程下达了“肝素化”、“静推瑞替普酶”、“常规补钾镁液”、“泮托拉唑护胃”的口头医嘱。
到了17时57分,患者班某军经用药后,“ST段”明显回落,提示堵塞血管溶通。患者自诉“胸前有畅快淋漓的感觉”。可是还没有高兴太久,患者突然眉头紧锁,收缩压从多掉到90多,心率从80多次/分掉到50多次/分,而且ST段又抬高如初。笔者与参与抢救医护人员沟通讨论,考虑病因是由于溶通的血栓碎片堵塞远端血管,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考虑为窦性心动过缓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立即下达“
1.重复应用吗啡止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2.立即针对再灌注心律失常启动应急预案——阿托品、利多卡因备用、心肺复苏组、除颤组准备就位。
3.提高“肝素钠”的走速到3.5ml/h。
严肃的气氛让时间仿佛凝固了,各小组各司其职,大家都紧张而安静的注视着心电监护仪,只听见负责抢救记录的护士小班用笔在纸上“沙沙”的奋笔疾书。经过对症处理,抬高的“ST段”又慢慢的回落。最后,第二剂溶栓药“瑞替普酶”缓缓的注入患者体内,“ST段”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溶通后的心电图
经观察半小时,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平稳,“ST段”也没有变化,患者胸痛症状消失。至此,溶栓成功。最后,经与患者女儿协商,医院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观察治疗。至年3月11日下午15时,患者经心脏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溶通,残余狭窄90%”,经支架置入,恢复正常血流。
▲支架置入前
▲支架置入后
这个案例给了笔者一下启示:
1.对一些长期有“便秘”的中老年人,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要长期不懈的对心梗进行科普宣传,树立“及时就医”的意识,全面提高公众对心梗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唤起全社会对心梗患者的急救意识,将被动的心梗救治方式变为积极主动的全民心梗救治行动,提高心梗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致死率、并发症及后遗症。
3.医患互信对减少“心肌总缺血时间”和治疗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4.抗凝、抗栓是溶栓的基础,特别是应用第三代特异性纤溶酶溶栓应在有效的抗凝、抗栓基础上进行!心梗患者溶栓后,若未予充分抗凝、抗栓治疗,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反跳性激活,形成“继发性易损血液”,血液更黏,血栓顽固,不易疏通;若肝素应用剂量和疗程不充分,不仅血管再通效果差,而且反弹高凝,导致冠状动脉再闭塞率高。所以肝素应用应遵循“早期、足量、全程、个体化原则”。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感谢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面对疾病,医患多一分信任,健康就多一分保障。医院急诊科秉承一贯宗旨,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图文
急诊科农博文
排版
黄丽华
审核
言伟
医院院训:恩存医道隆情民生
医院宗旨:传承发展民族医药仁爱敬业护卫健康
医院精神:仁爱诚信和谐自强
医院,医院。
来都来了,右下角点个赞再走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