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任何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细胞作为生命的结构基础,对于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就作为高考出题的要点。下面就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复习思路。
一.细胞壁
1.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植物,几乎所有的真菌,原核生物中的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2.细胞壁的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葡聚糖、几丁质等,不同的真菌其细胞壁成分也有所不同;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3.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2)植物细胞工程进行体细胞杂交时,首先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
(3)植物细胞壁的存在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有关。
(4)在基因工程的导入重组质粒这一步骤中,用处理细菌,以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5)青霉素杀菌的原理是青霉素可以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二.细胞膜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及其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之间的关系:
膜的选择透过性
1.细胞膜的成分
磷脂分子:①是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②是使脂质、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蛋白质:①参与膜的组成和物质运输;②作为跨膜物质的载体具有专一性,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糖类:与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被,有识别、保护、免疫等作用。
2.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磷脂和糖类,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存在体现了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代谢越旺盛的膜中蛋白质的含量越高,如线粒体内膜;在所有的生物膜中,红细胞膜的糖类含量最高,这与红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体现膜流动性的例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时,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细胞的融合;细胞的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之间以小泡的形式间接联系;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4.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判断主动运输不能以物质是否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移动为依据,而是要分析物质通过时是否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为依据。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载体与遗传性有关(载体属于蛋白质,其合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主动运输的例子:植物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矿质离子;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等。
三.细胞质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比较:
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可以合成ATP,而叶绿体基质中消耗ATP。
2.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共同点:
①具双层膜结构。②含有少量的DNA。③都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线粒体中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转移形成ATP;而叶绿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实现了由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变,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④两者都能产生水。
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化[H]产生水,而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时有水生成。
四.细胞核
1.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在有丝分裂间期,以细长丝状的染色质形式存在,到了分裂期前期时,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核中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02《用药和急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及结合自身经验,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2.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难点: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
三、教学用具
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运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随后再次发问,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用药常识以此来对症下药的。我们在使用这些常用药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安全用药
(1)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增加常用药及安全用药的使用常识承接导入的谈话内容,教师再次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回答。
①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呢?
②这些病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
③这些药有什么共同特点?(主要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
④这些药物我们一般在哪可以购买到?(医院、药店、大超市)
(2)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出非处方药。(同学们提到的这些家庭中常见的药物,都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非处方药。)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有关非处方药的说明,共同讨论、交流,谈谈对于非处方药的了解。
随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处方药的用处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顽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备药,那么这些药与之前的非处方药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顺势引导出处方药的学习。(像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些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医院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获得,或凭处方由大的药店购得,他们和我们刚刚学到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叫它“处方药”)随后要求学生找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不同与相同。
(三)作业交流
引导学生从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
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一些急救常识,你都会些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提前学习一种或几种急救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未完待续
更多其它学科面试教案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