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左氧出事无需皮试的药就更安全

事情经过

患者男,37岁,因“拔牙前需要消炎”于年3月30日18:50到卫生室就诊。患者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具体药物不详),嘱咐医生“做皮试后再输液”。医生告知患者“一些不需要皮试的药物对口腔炎症牙痛也非常有效”,经同意后予以第一组0.9%NSml+克林霉素磷酸酯1.2g、第二组5%GS+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入。第一组药物输到一半,医生问患者“你口服过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没有,对这些药有没有反应”,患者“不记得了”。第一组输完,第二组开始滴入约5分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到等,医生予以地塞米松静脉输注,肾上腺素肌注,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十宣放血,同时拨打急救。19:51左右,急救车到达现场,检查后宣告患者死亡。

经该市尸体解剖检验中心尸检病理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

分析

1.对过敏反应认知的片面性

在患者告知“有药物过敏史”及“做皮试后再输液”的前提下,医生贸然给患者使用“不需做皮试”(说明书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通报明载有超敏反应)的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殊不知可以引起人体过敏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药物;是药物的,当前还不能都做过敏(皮肤)实验,新的致敏药物还在临床监测发现中,已知监测得知有过敏性作用的,要么在说明书上注明,要么新发现的由国家食药监通报。此外,医生问患者“你口服过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没有”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难道只要口服没过敏,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就不会过敏吗?口服不过敏不代表静脉给药不过敏,且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化学结构不同,不能等量齐观,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迅速,危害最大。

2.存在滥用抗菌药之嫌

患者因拔牙前需做“消炎”的准备,并没有相应的已经客观存在的“炎症”表现记录,因此,其当地司法鉴定所认为:这一需求存在很大程度的“预防性”,卫生所拔牙前本可以满足“预防性”用药的需要,选择安全有效、口服给药甚至不使用抗生素而使用其他制菌药物,而卫生所联合应用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两种抗菌药,还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是抗菌药滥用的表现,也是其医疗行为对患者的直接危害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的资料标明,三分之一因病而死的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基层医生实际情况,将滥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误区汇总如下:

(1)抗菌药物可以预防所有感染

抗菌药物预防性滥用比治疗性滥用更为普遍。临床上证实确有预防细菌感染疗效的适应症十分有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常见于部分外科手术。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反而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2)使用几种广谱抗菌药对付常见感染

我们基层诊所基本处于无检查设备的环境,故寄托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多种细菌感染,这确实可以获得一定疗效,但大多数属于用药剂量大、疗程长、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多,易诱发细菌耐药等。医生不能明确致病菌,用药很容易盲目,延误了治疗和抢救的时机。

(3)新药比老药好,贵药比廉药好

抗菌药物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对致病菌的活性强弱,与品种新老、价格贵廉无直接关系。每种抗菌药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应选用对致病菌作用强、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坚持个体化给药,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而且有些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比较明确。

(4)将抗菌药物当作消炎退热药

抗菌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性感染发挥治疗作用的,但我们部分医生发现患者有发热便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有的医生甚至把抗菌药当作“保险药”、“安慰剂”,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为满足某些患者的“要求”等。临床上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伤风感冒是由病毒所致,也发热,用抗菌药物毫无用处。

参考文献:[1]高云.浅谈抗生素的滥用及使用误区[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05(18):-.

[2]赵宁志,郭爱勇,高宇,等.滥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误区、原因及干预措施[J].医院,,5(8):76-77.

来源:红杏e生

作者:陈情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就到文章底部点个鼓励下红妹吧

祝大家节日快乐~

?投稿邮箱:hxbjb

jcys.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syrq/92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