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卫办医政[]1号文件精神,由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医院党政联席会通过,决定于年4月1日起,取消门诊(除儿科、发热、肠道门诊外)输液。
为什么要停止门诊输液?年12月,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年1月11日,浙江省卫计委正式发布《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浙卫办医政[]1号):积极倡导并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医院(医院和儿科)应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医院、各医院儿科及其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减少直至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医院作为浙北规模最医院,从年起把控制输液作为门急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宣传和施行“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从减少盲目输液开始”,逐步取得实际成效,并得到了大众的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省卫计委号召,决定于年4月1日起,全面取消门诊(除儿科、发热、肠道门诊外)输液。
拒绝不合理输液,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我们认为:一方面,医院要把真正需要输液的患者筛查出来,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让输液环境变得更舒适,可减少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
转变观念,医患共同努力!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过度的门诊输液,更严重的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滥用抗菌药物,影响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不让输液随意而泛滥,既是为了病患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将来。
浙江大学医院从年建院时就把严控输医院,已经21年门诊不输液了。浙医二院从年起对门诊取消输液做了规定,门诊诊间系统由IT软件控制,不能开立静脉输液医嘱,门诊药房也禁止发放各类静脉注射制剂。浙医二院余杭分院(医院)于年成为首家医院。
对门诊输液说“不”,纠正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输液习惯,也许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符合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既能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也为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途径。“门诊不输液”应该理解为对合理用药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对于真正需要输液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按流程合理处置。门诊取消输液,从医学角度操作上并不困难,最难的部分在于大多数人看病观念的转变。为此,需要我们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施治,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为了患者的健康和我们共同的将来,希望这一举措能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静脉输液相关知识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人体血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具有输液时药物不需要经局部吸收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作用迅速;且无首关效应;给药速度易于控制,可保持血药浓度的相对稳定等优点。
但物有两极。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屡见不鲜,甚至致人死亡的报道也层见迭出。滥用静脉输液不仅给患者安全带来风险,也增加了国家、个人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CFDA)每年都会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近些年该报告显示:按药品给药统计,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始终为第一位,且有上升趋势,如下图:
资料来源:C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