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绘就新蓝图谱写新篇章

《北京绘就新蓝图谱写新篇章》/原题

《北京》杂志/原载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根据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年,北京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把疏解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在疏解功能中谋发展。

根据《报告》,北京将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治理“大城市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报告》提出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年,北京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3.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3%左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报告》”

经济运行稳中求进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年,北京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年,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下降8.8%;第二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7.1%。全年新经济实现增加值.4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0.1%,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为32.7%。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9.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10.7%。

1

one

传统农业持续收缩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

年,北京市继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传统农业规模进一步收缩,都市型农业稳步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全年粮食产量、蔬菜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14.3%和10.5%。养殖业规模继续缩减,生猪出栏数、牛奶产量以及禽蛋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3.2%、20.1%和6.4%。

同时,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都市型农业也在稳步发展。年,观光园实现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6.3%;民俗游实现收入14.4亿元,增长11.7%。

2

two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止跌回升,增长1%。同时,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产量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液晶显示屏等分别增长%、73%和65.2%。

此外,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交货值.9亿元,下降11.9%;内销产值.4亿元,增长3.7%。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5.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9%,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6.5万元/人,同比增长8.2%。

3

three

第三产业发展稳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

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1%,快于全市经济增速0.4个百分点,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优势行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9.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增长1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增长10.2%。

内部结构方面,生活性服务业增长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和7.8%,比上年分别提高7个和4.3个百分点。公共服务业增势较好,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教育增加值分别增长7.1%、8.7%和9.1%。

4

four

投资增势平稳重点领域贡献突出

年,北京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增长10.3%,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7.8%。重点产业投资增势良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文体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99.9%、61.3%和5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9.8亿元,比上年下降1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增长6.1%。其中,年北京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资.2亿元,增长13.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万平方米,增长0.8%;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3万平方米,增长0.8%。商品房销售面积.1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万平方米,下降11.9%。

5

five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年,北京市实现总消费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1亿元,增长1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亿元,增长6.5%。网上销售是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亿元,增长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8.6%,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3.3个百分点。

就消费结构方面来看,北京市信息消费、文体娱乐消费、绿色消费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8%,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1%,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6

six

进口降幅收窄出口止跌回升

年,北京地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亿元,比上年下降6.1%,降幅比上年收窄16.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年,北京市进口总值.1亿元,下降7.5%,降幅收窄16.7个百分点;出口总值.1亿元,增速由负转正,止跌回升,增长0.7%,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7

seven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降幅收窄

年,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实现“五升三降”: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衣着类价格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4%。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2%。

此外,北京市生产价格降幅延续了年3月份以来的收窄态势。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分别下降1.9%和1.5%。12月份,出厂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7%和3.7%,环比分别上涨0.4%和0.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数据显示,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9%和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超过城镇居民。

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双下降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增长0.1%;增量比上年减少16.5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从年龄构成看,0至14岁常住人口.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0.3%;15至59岁常住人口.7万人,占73.7%;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4万人,占16%。从城乡构成看,城镇人口.6万人,乡村人口.3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5%。

“《报告》”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报告》提出,年,北京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此,北京将坚持疏存量、控增量,推动京津冀交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对接协作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扎实推进冬奥会、冬残奥会和世园会筹办工作,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

坚持疏存量控增量

在疏存量、控增量方面,年北京共疏解清退市场个,拆除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清退商户2.8万户;疏解物流中心32个,腾退物流仓储面积35万平方米。在重点地区,年西城动物园地区12个批发市场累计完成疏解7个,朝阳雅宝路地区15个批发市场累计完成疏解7个,丰台大红门地区45个批发市场累计完成疏解33个。同时,北京严格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64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家,疏解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家。此外,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向郊区疏解取得阶段性进展,医院新院、医院亦庄院区二期项目积极推进。

《报告》提出,年,北京将严格落实新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严格管控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修订并落实污染行业淘汰退出目录,关停退出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全面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加大疏解批发市场力度,加快部分市属高校、医院疏解步伐,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城六区人口规模和开发强度等。在此方面,北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预计年北京将疏解提升市场个,其中城六区疏解提升个市场,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syrq/95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