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助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1/5948909.html

编者按

上海聚焦5G+行业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业务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推进超项5G应用项目,其中5G助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一、基本情况

院前急救体系承担着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等职责,事关民生福祉与城市安全,是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体系的服务效能,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自年3月起,在市卫生健康委、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推动“智慧急救”项目建设,利用5G等新型通信技术和政务云等新型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与提供急诊服务的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开展急诊急救信息“院前-院内”互联互通和无缝联动,加强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建设,实现院前接诊、检查、转运、院内为一体的急诊急救协同服务。

二、主要内容

(一)依托两大新型公共基础设施

依托政务云、政务网等城市新型基础设施,采用5G专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实现市区急救中心间、急救中心与医疗机构间及急救中心与健康网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年1月,中心升级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调度数据的电子政务云迁移。

(二)打造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

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从救治流程和信息传输层面进行有效融合,医院信息系统不能及时进行交互而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解决了有效救治措施介入迟缓的实际问题。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医院,使医院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及危重程度,提前预警,及早启动院内急救资源,做好接诊准备,赢取黄金抢救时间。

(三)聚焦关键环节再造急救流程

以打造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为技术支撑,聚焦调度、救治、服务三大关键环节,进行急救流程再造,实现提速、提质、提效。

1、探索智能派车机制

为提高有限急救资源的运行和周转效率,通过来电地址定位、实时道路拥堵状况、备选最短路径救护车综合匹配,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快速到达急救现场,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2、开通健康档案调阅权限

急救人员通过健康数据中心读取患者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和就诊记录,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性疾病、用药史、过敏史等,减少救治措施偏差,增强现场诊治能力,提高救治的有效性。

3、院前医生上下级协同

借助5G音视频双向传输系统,实现上级急救医师对一线急救医师的远程实时指导,打破急救医师“单兵作战”的困局,提升危急重症的现场处置能力。

4、远程急专联合救治

利用5G网络将急救车辆定位信息及预计到院时间;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检查结果(心电、血压、血糖等)、专科量表(昏迷、创伤、卒中、新生儿)医院,开展院内专科医师与一线急救医师、急救中心上级医师的多方会诊,救治关口前移,实现“上车即入院”。

(四)数字转型提升急救服务感受

1、5G救护车,提升服务能级。截止8月底,已有35辆5G负压救护车投入一线使用,并完成所有一线急救车辆的适应性改造。

2、互联互通,医院全覆盖。截止9月底,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已与65家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对接,覆盖全部医院医院,预计年底完成郊区急救中心、医院全覆盖。

3、信息共享,院前院内一体化。自6月份试运行以来,截止9月29日,通过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传送信息六万多次,完成院前院内电子交接两万多次,发起视频会诊四百多次。

三、展望

根据“健康上海”的工作目标和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夯实完善卫生信息标准化成为当务之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已牵头开展相关技术标准研究与编制工作,以进一步增强院前院内信息化共享的标准化服务能力。

信息来源:上海经信委

天荣智能急救云

为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示范单位

提供主要技术支持

院前院内一体化的智能系统

打通院前院内数据

生命体征自动采集+自动伤情评估

全程监控+远程指导

天荣医疗

智慧医疗产品-急诊急救大平台一体化产品方案

生命体征远程传输

病人的心电、血压、血氧、呼吸、呼吸末二氧化碳、体温,全参数生命体征数据自动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而云监护系统实时传输的诊断级数据图像,对于病患当时的关键核心数据,长期保存快速检索,能够进行有效的质控资料备查,避免医患纠纷。

急诊/急救电子病历系统

急诊/急救医务通(电子病历)系统借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zl/101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