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常备急救包中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可以点击下图查看:
对于家有萌娃的家庭来说,家中常备急救包只是最基本的准备哦,家长掌握一些急救常识,在关键时刻可能救下孩子的性命。
在此分享一个惨痛的案例,希望能引起家长们
的注意,重视急救常识的重要性。
一个10岁的孩子,就因为吃了一口黄桃罐头,边跑边玩去了,几分钟后孩子倒地,鼻腔出血,家属因为不具备家庭急救常识,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医院抢救3小时无效,最后孩子没了。
这是发在朋友圈的一个真实案例,其实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新闻中也总会看到。如果孩子的家长具备一些家庭急救常识,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万一发生异物卡喉、卡住气管,其实可以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方法。
婴幼儿急救办法
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具体两种方法如下图所示:
大龄儿童及成人急救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于医学美图)
送您几则居家急救秘笈,关键时刻可能用得上。
烫伤
日常生活中,火焰烧伤和热水、热油等热液烫伤最为常见,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在伤口涂牙膏、鸡蛋清甚至酱油、红药水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不仅不能起到救治作用,还会给下一步的医生诊治造成麻烦。
正确方法是:应该先用大量冷水冲洗、浸泡伤处,使其降温;脱掉或剪开覆盖在伤处的衣物,如果有粘连情况,可在冷水中浸泡再轻轻除去,不要用力揭掉,以免加重伤势;出现水泡不建议自行挑破,用干净纱布保护好伤处。如果水泡过大或者影响活动容易破裂感染,可以用消毒过的缝衣针(酒精擦拭或灼烧消毒)刺破水泡底部,慢慢放出液体,然后保留表皮,做好防护,医院治疗。
止血
一般的出血,采用直接压迫、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经过消毒的清洁厚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手压住5-10分钟,然后用绷带缠绕包扎,不要太紧或太松,随时查看血液循环情况。
指压动脉止血法:用手指压住出血伤口近端的动脉,在动脉相对表浅的部位,将动脉压向骨块,阻断血流,此方法按压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
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的可能时,应立即就医检查。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若损伤严重、对位不佳、骨折愈合不好的话,极易引起肢体发育停止和骨折畸形愈合,影响肢体美观。
对于孩子,可通过他们的反应以及“肢体语言”初步判断是否有疑似骨折的可能。
(1)孩子摔伤后哭闹不止,不像平时那样安抚后就能很快止哭;
(2)局部皮肤肿胀、一碰就很痛;
(3)受伤的肢体出现了活动障碍,平时轻而易举完成的动作现在无法做到;
(4)伤肢与对侧肢体比较不对称;
(5)出现保护性姿势,比如说如果孩子的锁骨骨折,他会不由自主地出现歪头、耸肩的动作以保护受损的锁骨。
触电
遇到此类事故时,救援者须立刻切断电源,保证触电者不再受电流伤害后,再施救。施救者也应留意漏电的危险,比如手是否沾有水;在需借助工具断电或挑开电线时,用绝缘物品挑开或切断触电者身上的电线、灯、插座等带电物品,可以选择干燥的木质材料。检查呼吸心跳,若触电者出现心脏骤停,在医护人员赶来之前,可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平时应教育孩子不要碰触插座、接线板等危险物品,家用电器应在家长的看护下使用。
蜇伤
轻度蜇伤,伤处会灼痛、肿胀、发红、瘙痒。而出现过敏反应的人,全身会出现皮疹、严重瘙痒、头晕、上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发生哮喘、呼吸困难、昏迷不醒。被蜇伤后,毒毛、毒针可能留在皮肤中,可先用镊子将毒针或毒毛拔掉。如果有透明胶带,可粘在发痒部位后再用力撕开,去掉毒针或毒毛。用流动的冷水仔细清洗蜇伤部位,如果蜇伤部位局部红肿、疼痛明显,症状严重甚至过敏性休克者,应及时送医。
煤气中毒
轻度中毒时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中毒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这时应该立即关上煤气阀门,打开门窗,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病人衣扣使其呼吸顺畅,但也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形成肺炎,轻度患者可以给他喝热茶,做深呼吸,医院。
文章根据网络整理编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