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是指一时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一时性、自限性,是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意识丧失时间若超过10~20秒,有些患者可发生抽搐。
轻者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复正常,而严重者具有致残甚至致死的危险。应当知道,晕厥与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如果一时不能辨清是晕厥还是昏迷,应遵循“疑病从重”原则,按昏迷进行抢救。
晕厥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如下:
1、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二位,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
2、心律失常性晕厥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的最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心律失常的类型(室上性或室性)、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
3、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当血液循环的需求超过心脏代偿能力,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出现晕厥。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发生。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可出现晕厥。
主动脉狭窄时可出现劳力性晕厥,这主要是由于外周血管供血需求增加而心脏射血受限而导致脑灌注不足所致。
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衰竭,不能保证相对足够的心脏排血量,导致晕厥发生。
4、情境性晕厥
情境性晕厥是指晕厥发生于特定触发因素之后,如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吞咽、排便、腹痛)、排尿(排尿性晕厥)、运动后及餐后等。
咳嗽性晕厥多见于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剧烈咳嗽后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剧烈咳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灌注不足。
排尿性晕厥多见青年男性,在夜间排尿时或排尿后晕倒,持续约1-2分钟,自然苏醒,无后遗症,其原因可能是排尿时通过屏气刺激迷走神经和排尿后腹压下降引起。
5、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此类晕厥发生在血管收缩反射存在缺陷或不稳定的患者中。直立位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下肢血容量增加而血管收缩反射消失而引起的。
此类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区别主要是体位性晕厥往往是由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诱发。卧立位试验有助于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对于可疑体位性低血压者,在平卧位时和站立3分钟后用常规血压计分别测上臂血压。
6、脑源性晕厥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出现晕厥发作,常伴有眩晕、复视、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脑干损害症状。
癫痫:癫痫可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依次发生无反应、摔倒、遗忘,这种情况仅在强直、阵挛、强直一阵挛发作时出现。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此类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其特点是在剧烈头痛出现之前先出现晕厥发作,意识丧失的时间短。
其他原因
如过度换气综合征,低血糖,严重贫血,哭泣性晕厥等。
晕厥表现
头晕或感觉到头昏眼花
意识混乱
恶心
突发性听力障碍
管状视野或视觉模糊
出汗
脸红或面色苍白
感到燥热
虚弱
颤抖
眼球震颤
头痛
呼吸短促
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员转移到安全通风环境中,仰面平卧,松开紧身衣扣,并将双下肢抬高,呈头低脚高位,以利于增加脑部供血。
2、同时要查看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有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呼叫现场急救员进行心肺复苏,并同时联系就医。
3、清醒后,如有条件,可饮杯热咖啡,如果怀疑晕厥和低血糖有关,可适量饮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神志不清患者,切忌喂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
4、可用手指按压人中(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内关(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涌泉(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等穴,或吸入醋,或向面部喷少量凉水和额头上置湿凉毛巾刺激可以帮助清醒。
5、晕厥好转后,不要急于站起,以免再次晕厥,必要时由同伴扶着慢慢起身。
6、如发现晕厥患者面色潮红、呼吸缓慢有鼾声、脉搏低于40次/分钟或高于次/分钟,则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应及时拨打,以免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晕厥的预防
01、避免头部外伤和骨折
老年人晕厥发作有时会因摔倒造成头部外伤和肢体骨折。因此,建议家中厕所和浴室地板上放置橡皮垫,卧室铺地毯,室外活动选在草地或土地上进行。
02、就地平卧
如果您自己感到晕厥即将发生,应当立即就地平卧,脚抬高,并呼救,清醒时可适当饮2杯温开水。
03、血管神经性晕厥
在各种晕厥中最为常见,所谓“晕血”也可归于此类。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如过度疲劳、刺激、恐惧等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全身血量流向小血管,而回心的血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晕厥。预防措施为避免紧张,加强营养,增强体质,谨慎用药。
04、颈动脉窦性晕厥
晕厥常发生在突然转头、领带过紧、衣领过硬时。主要原因是这些动作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高度兴奋,导致心跳减慢而排血减少,脑缺血、缺氧而晕厥。这类患者应避免穿硬领衣服,转头、吞咽动作宜慢或在转头同时转动整个身体。平时可服用阿托品预防发作。有心动过缓的患者,可永久置入心脏双腔起搏器。
05、体位性晕厥
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原因是在体位突然改变时,血管张力来不及调整而出现暂时性脑缺血,表现为眼前发黑,眼冒金星。预防措施为在站立时缓慢起身,不宜久蹲。患者平时应服一些补中益气丸和加强体育锻炼。
06、排尿性晕厥
多发生在晨尿时,少数人也发生在非晨尿或大便后。主要是因为突然起床或用力排尿后腹压急骤下降,导致上身血液回流腹腔,而引起脑缺血产生晕厥。预防措施为睡前少喝水,夜间排尿时取坐位,不要用大力,起身应缓慢,起身后稍站一会再走。
07、剧咳性晕厥
多见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剧咳时,胸腔和腹腔内压增高,影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咳嗽时,颅内压增高,也会引起脑部一过性缺血,从而导致晕厥。预防措施为防治呼吸道感染,剧咳时身体尽量放松,伸手握住固定物体以防摔倒,有条件时长期低流量吸氧进行氧疗等。
08、低血糖性晕厥
多见于严重饥饿、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主要是因为低血糖引起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而产生。预防措施为及时补充食物,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防止低血糖。
09、吞咽性晕厥
指在吞咽时发生晕厥,主要是因为吞咽动作刺激食管或胃底的迷走神经,引起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在饮食时要相当注意,避免冷饮和大块食物刺激,吞咽时也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10、心因性晕厥
是指在一定精神刺激和紧张的情况下突然晕倒。预防措施为加强心理素质,调节情志,保持心胸开阔,避免强烈的刺激。
注: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