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小病吗?
“哪个人没高血压,又不是什么大毛病,不用管,不用吃药。”这样的话语,是不是似曾相识,甚至就出自你我之口。高血压,特别是长期高血压,不规律治疗,或根本就不用药控制,等待我们的是……7个月前,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34岁小飞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身体极度虚弱,胸闷、气短、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全身乏力。经检查,发现一颗扩大的衰竭的心脏支撑着他年轻的生命。当时心脏彩超显示:左心房54mm,右心房44mm,左心室69mm,右心室42mm,射血分数17%,室间隔14mm,左室后壁12mm,全心扩大,室间隔与左室壁增厚,左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增宽,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中-大量反流,主动脉瓣中量反流,肺动脉高压(中度),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肺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入院时心脏彩超心血管一科张敏主任、任晓倩主治医师等,分析小飞的病情时,很快发现了疑点,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可以归纳为「大、薄、弱、小」,即心腔扩大、心肌变薄、运动减弱、瓣膜开放相对小。虽然小飞的心脏扩大了,但室间隔与左室壁却是明显增厚,这不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于是她们进一步了解病情,很快就找到了导致小飞的痛苦之源——10年余的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mmHg。更要命的是,他和家里人竟然觉得区区一个高血压不足挂齿,照样吸烟、饮酒、熬夜,年纪轻轻,拿健康来挥霍,很快问题就逐渐出现了,先是四年前发生了脑梗死,后是出现了胸闷、气短、乏力等心衰表现。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左心室因代偿而逐渐肥厚和扩张,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这就是导致小飞心衰的根源!扩张型心肌病被推翻了,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控制血压、强心、利尿等药物用上之后,急性左心衰很快就缓解了。纠正高心病心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患者及家人对心衰的认识,让他们敬畏心衰,达到与心衰和平共处,延缓心衰进程,预防心衰发作,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而这也是每一位心血管科医生工作的重点。治疗前后胸片对比图一个周六大会诊的日子,由心脏病专家王仁平、赵树元、景吉林、张敏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心脏会诊团队,专门针对小飞的情况,制定了中西药、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全方位的诊疗方案,而受过多次“教育”的小飞及家人也十分乐意执行。患者认可这一套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治疗10天后,各项数据就说明了一切。左心房由54mm缩小到44mm,右心房由44mm缩小到40mm,左心室由69mm缩小到66mm,右心室由42mm缩小到35mm,射血分数由17%上升到31%。随后,小飞带着主管医生的反复叮咛,喜笑颜开地出院回家了。15天、1个月、3个月、半年,心血管一科随访中心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趋势,并适当指导定期化验及药物微量调整。年5月小飞来院复查,一张检查报告,“惊艳”了所有人,心脏各个腔室、心功能都已经恢复正常了。但也不能放松,还需乘胜追击,为此专家们为他制定了下一个“奋斗目标”——减肥,并再次为其制定了下一个生活方案……复诊时心脏彩超医生有话说: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血压长期升高所引起的心脏损害,采取积极有效的降压治疗措施,减少血压波动,维持血压长期稳定在理想范围内,是预防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所在。在明确诊断后,科学的降压治疗能使左心室肥大逆转,心肌损害程度减轻,甚至恢复正常形态。
同时,患者平日要特别注意防范增加心脏负担的诱发因素,例如劳累、剧烈运动、高盐饮食、上呼吸道感染、吸烟、酗酒及精神刺激等。一旦出现咳嗽加剧、咳痰增多,呼吸困难加重及紫绀时,要考虑到心力衰竭,医院救治。
今年建院二十周年,为更多地惠及百姓健康,陆续会推出更多惠民活动,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