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急救箱满盛忠诚记特等功臣张

此刻,能让大家看到非凡故事,我们应该感谢今天出场的主人公夫人陈秀清阿姨。

是她,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定下如此厚重的决心,实现当初进干休所任主官时就曾打算书写英雄的梦想。

珍藏针线包里的伟人像/和/红十字标识

仲夏江城,峥嵘岁月回眸!

还曾记得,“六一”周六,值班。临近中午,天气奇热。陈阿姨分别给所领导来电话说,医院长时间休养治疗,他有一些老物件儿,放了几十年,所里建荣誉室正收集展品,不知是否能派得上用场,希望组织安排人到家里去帮助看看。

她还在我就想着哪天把这身军装再给老头儿穿上,给他照张相。这些军功章、搪瓷缸子、老照片和文字资料,谁要喜欢都拿走。

我心里一紧,灵光一闪!赶紧一麻溜儿往她家奔去......

01.阳台初见,九枚奖章起波澜

乘电梯进阳台,落座临窗沙发上。我们打趣说笑、安慰疏导。一件85式军绿色马裤呢老式军上衣,从红蓝白相间的编织袋中捞了出来,摊开一看:只见左胸前,一枚枚、沉甸甸、亮闪闪的军功章映入眼帘。我着实吓了一跳,眼睛一亮!

这么多?啥情况?都是啥?

问阿姨同时也在问自己。她说得不太明白,我自个儿也是似是而非。

沉下心来,一枚枚细细打量,轻轻抚摸,看正向、查背面、摸边角,写了啥、都叫啥、哪年的、铭刻数字多少号?一个个问号层出不穷,接踵而至。

一名军医是什么让他成为特等功臣?

这些勋章、奖章、纪念章的背后,到底有哪些不为常人所知的故事?

一名军医就有这么多的荣誉,获得如此高等级奖励,那我们身边哪一个老干部不都是宝?

哗哗哗......赶紧收入手机相册中。

(部分实物)果不出所料,回来和老牌政委谈及此事,他口若悬河,津津乐道,每次交谈总能让你听得意犹未尽。印象中,干休所荣誉室功臣榜上只知道张老是10名一等战功以上(前期转隶,清理移交老干部档案,仅有档案可考,深藏功名数十年的又发现了8名)荣立者之一,我们见面总尊称“张院长”。单位西院主干道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是,每天两趟时不时能碰上他和三两个坐在轮椅上转圈兜风的老干部,同工作人员偶遇。人未至,声先到。总是双方远远开始挥手,近了,工作人员弯下腰来,握着他们的手说“不错、不错,我看精神很好嘛”,陪护的阿姨或是保姆总是拍着老干部的肩膀,贴在耳朵旁跟着鼓劲:“对吧,所领导都说精气神不错咧!”要是双主官同路院内转悠,在路面遇上,还会给不太爱出门的、不太爱说话的出个题,我们自诩一招:见面识人,专治奢睡。通常是政委朝着所长问,所长一旁配合帮腔,或是陪同老干部的阿姨分别指着主官问,让老干部作答。分分钟左右的凝视端详,边家长里短的唠叨,边让老干部琢磨回忆。要是答上了,旁边人都毫不吝啬地竖起大拇指,同时送上好几个大大的“赞”,欢声笑语中各自散去。接下来,少不了又是一番我问他答的节奏,故事总在政委、门诊部主任和老干部间的口中讲得那么的传奇,在每天院内丈量挥汗溜达的脚步中,和饭堂桌面的说笑声里,生动的上演着他们曾经的苦难辉煌!02.箱里探宝,赤胆忠心光重现

第一次零距离闪见荣光后的闲暇,总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来回翻看着手机中的照片,脑海里探源究本的冲动越来越重,恨不能想法马上到每个老干部家中翻个底朝天!正当我举棋不定时,真是心有灵犀,陈阿姨居然又主动找上门:“来,所长,家里还有个物件儿,你空了到家里来看看呗”。

又是一股旋风般飘然而至,电梯口旁,她老人家迎候拉着我穿到次卧,扯开盖在床单上边儿的一面叠放整齐的锦旗说,就是这,你看,这毛主席像绣得好神气,这向日葵多艳丽!68医院送给老张他们卫生队的呢。我放箱里几十年孩子们都没见过!我一边开灯拍照一边说:“阿姨,您这可都成文物了啊,古董呢!除了这,您还有其他宝贝都一起拿出来让晚辈开开眼!”

她老人家笑呵呵直咧咧地说,你等着,我搬梯子来,大木箱里有个急救箱,是老张自己收的,没让我管,几十年都没有打开过了,看看都是啥!我一听要翻箱倒柜找老底子,吓得不轻,连连说等孩子们在家时再来。阿姨板着脸神气地说:怎么?我还当不了这个家,别看我瘦小老太太一枚,哪个孩子敢不听我的?

WUHAOZHANSHI五好荣誉证

我就着话笑道:那是那是,院子里谁不知道您把孩子们培养教育得好。儿子学老子,孩子们照顾老爷子这么些年,也都是所里多年评出尊老孝亲的先进呢......

边搭着话儿,边掏出手机叫了个战士来帮忙。一是箱子摞得太高老太太逞能想要自己爬梯子不安全,二是家里没有其他人总得找个第三者见证,毕竟翻箱倒柜老人哪天要是迷糊了找不到东西时问起,多个人记得清。

年党员介绍信

阿姨站地板上指挥,我扶梯,战士爬上去,三人协力没少费劲儿,从堆放重叠半空的拥挤大木箱中,抽出一个能收放带背带的深褐色牛皮正方体小箱。箱子正面盖子中央,白圈底色上的红十字,在连结启合开关的松紧搭扣上方,很明快的映入眼帘。

客厅长条竹面沙发上,我们瞪大眼睛看着阿姨打开这个便携式急救箱:党员介绍信、五好荣誉证、解放奖章荣誉证书、胜利勋章荣誉证书、特等功证明、尉官肩章、最多的是一整板不同版式的、和一大袋子规格不同零散聚合的毛主席像章、两个大红色长方形塑料小盒里,装盛胜利勋章的盒子打开后,勋章闪亮如新。

帽徽、领章、肩章、军衔

还有一张重庆人民大礼堂全景黑白照片,回来和政委说起此事,才明白应该是张老在第七军医大学当学员,从一名革命战士成长为干部期间,最值得珍藏的念想。

原第七军医大学所在地

那天,爽快的陈阿姨让我们有幸在家里探宝、鉴宝后,还带着在生活阳台的书柜,亲密接触到只有大型军史场馆里才能见到的文物。一个掉瓷漏底的口缸,上沿一圈蓝色线条束腰,一群和平鸽展翅飞翔。上书:赠给最可爱的人,落款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

绝对文物

一双象牙筷子和断了两叉儿的铜叉子放置在瓷缸旁边。据说,都是有故事的货,医院下了胃管不便说话,且留一份念想,祝福他老人家早日康复,再听他讲那过去的故事!

(年5月23日朝鲜第五次战役后留影)03.档案袋里,一心为民显本色

带着缀满军上衣和急救箱里的荣光,满怀希望查阅了张老的干部档案,多份不断丰满的简历表上,还原了一名白衣战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在炮火硝烟的战场,舍生入死抢救战友的赤胆忠心、英勇顽强殊死灭敌的威猛形象。

(年3月,挺进中原组织战场救护培训留影)

和平建设时期,爱兵如子,爱民如己,精钻业务,成为军队高中级领导和专业人才,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守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不朽功勋。

年8月,和朝鲜儿童在一起

年4月的一份《专业技术职务任免呈报表》,在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成绩上这样写道:具有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内科专业理论知识精通,对国内外医学动态和进展及新业务、新技术有所了解,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处理,特别是对内科危重病人的疑难病人诊断、治疗比较熟练。

策马扬鞭

近七年来先后组织抢救氧化钡中毒、各型钩体病、心肌梗死、胃穿孔等均获较好效果,80年、82年分别带领医疗队抢救氧化钡中毒人和治疗钩体病余例,被湖北电台、湖北日报报道。

档案介绍

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如组织医师卫生干部和中国农村智力开发函授学院医疗系统辅导站工作,给学员辅导和授课。并对空降兵卫勤工作熟悉,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能制定师、团级平时(战时)卫勤保障计划,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

至到今天,我们仍能借助档案记载查到80年代,张老发表在军内外学术杂志上的《抢救一百四十七例氧化钡中毒的体会》《受阅方队预防运动性血尿临床报告》《长途空运晕机的原因及分析预防》等文章。

编后语

战争年代域内作战,和平时期国外参战,为党为国

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播撒人间大爱,为人民为事业

服从、维护、执行、牺牲是您的本色

自觉、主动、始终,体现着革命风范

这,就是一名战士、一名医生、一名干部、一名党员的忠诚写照!

张立春同志简历

年7月出生,年10月入伍,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1月晋升为上尉军衔,河南沁阳人。

历任学员、卫生员、医助、军医、团卫生队长、后勤处副处长、师医院副院长,专业技术6级、副主任医师,年5月离职休养。

在安徽宿县参加淮海战役(.11)、安徽望江参加渡江战役(.4)、广西参加?白战役(.2)、朝鲜第五次战役(.4)和上甘岭战役(.10)。参加西南剿匪(.8)在贵州因作战勇敢、爱护伤员荣立特等功,先后荣立团功两次,被评为团直模范、军师嘉奖等。

获渡江战役纪念章(.4.21华东军区)、淮海战役纪念章(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11.1-12.27西南军区)、华北解放纪念章(.8华北军区)、解放华中纪念章(中国军政委员会)、抗美援朝纪念章(全国政协)、和平万岁抗美援朝纪念章(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解放奖章(中国)、胜利勋章(中国)等。

感谢:张立春子女

文稿审校:张琳

照片支持:张军生

投稿信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cc/71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