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急诊资源
最近被朋友圈标题为“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人生”的文章刷屏了。
如果说熊猫属于稀有资源的话,那么能与熊猫相提并论的莫过于中国的儿科医生了。随着二胎的开放,患儿与儿科医生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年的调查研究表明:
14岁以下的儿童与儿科医生比例是:1,而儿科急诊年均4.7亿人,儿科医生仅11万!!!
然而这中间从事急诊的儿科医生估计不足半数。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这对儿科医生是否继续坚守岗位也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去急诊就诊呢?
出现下列情况需要看急诊
发热
3个月内婴儿发热
3个月以上儿童突然发热大于39.℃,且体温不容易降至正常者;或者体温能下降正常,但合并惊厥、精神软、头痛、嗜睡或异常烦躁、脸色差、呼吸急促、呕吐频繁、腹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不缓解、尿少等情况时
咳嗽
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口吐泡沫、吐奶、呻吟等
较大儿童合并剧烈呛咳、异物吸入、气急、喘息、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口唇发青、纳差、浮肿尿少、惊厥、嗜睡等
呕吐和/腹泻
新生儿出现黄疸、腹胀、纳差、吐奶、呕血、便血、哭闹不安等
较大儿童反复吐、胃口差、腹痛、精神软、嗜睡、尿少、茶色尿/血尿等
其他
新生儿出现精神反应差、嗜睡、哭闹不安、惊厥、凝视、温度不升、皮肤硬肿、皮疹、不明原因淤青、血尿等
较大儿童出现昏迷、惊厥、各种外伤、脏器大出血、中毒及溺水等
基础疾病如癫痫、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过敏等病史和用药史很重要
小结:综上最最最关键的是精神、呼吸、脸色或甲床口唇颜色!
面对孩子生病时,请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保持理智,观察病情变化很重要,以48小时为一个周期,如恶化请及时就诊;同时请在就医时保持克制、冷静,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END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