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中的口罩囤货者生产商中间商与

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全球,口罩瞬间成了人人争抢的“硬通货”,各国争夺的“战略物资”。

疫情之下,一片薄薄的口罩映射出众生相。口罩也反映了全球化的缩影,揭示中美竞争态势下的医疗依存与脱钩趋势。

疫情肆虐全球,欧美的医疗防疫物资高度紧缺。美国早在今年1月中旬口罩已经出现缺货,而消毒用品从2月下旬起逐渐售罄。当美国民众因口罩、洗手液无处可寻而焦虑时,却有成千上万的囤货者因医疗物资无法转手而苦恼。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田纳西州两兄弟囤积了近瓶洗手液,还有大量口罩、消毒湿纸巾等防疫用品。不过,他们手上的存货却无法转手。马特·科尔文(MattColvin)在今年2月中国疫情爆发,美国限制中国公民入境之后,这对兄弟就以每个3.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家商店清仓出售的个防疫包。每个防疫包里面包括了50个口罩、四瓶免洗洗手液和一个体温计。然后他们以每包40-50美元的价格在eBay上全部卖光了这批商品,获得了近8万美元的利润。而3月1日美国出现第一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之后,这对兄弟更是以为大发横财的机会到了。马特与弟弟在3月初开车一千多英里横扫田纳西州与临近的肯塔基州,把超市的防疫用品货架扫荡一空,再在电商网站上以数十倍的高价销售。马特受访时说,自己是在“提供公共服务”、“纠正市场的低效”,获利是应得报酬。然而,这门暴利的生意没能持续多久,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出手打击哄抬防疫物资物价,暂停了许多医疗物资第三方卖家的账号。马特骑虎难下,无法处理堆满车库的大批物资。《纽约时报》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马特的囤货行为更是遭到社会抨击。他和家人甚至还收到死亡威胁,当地检察官也对他哄抬物价的行为启动调查。马特公开表达悔意,并宣布将捐赠囤积的医疗物资。他哭诉道“我从来没有打算要让那些最需要医疗用品的人买不到这些商品,”像马特这样借疫情需求而抬高价格的囤货者,可能成千上万,也并不仅限于美国,实际上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囤积防疫物资倒卖的现象。数据显示,美国2月的医用口罩销售额翻了三倍,洗手液销售也上升超过70%。其中多少落入囤货者的手中,仍不得而知。亚马逊表示,平台近期已经封杀了数以千囤积居奇的第三方卖家,下架了数十万个商品链接,包括洗手液、消毒湿巾还有N95口罩。据媒体调查,亚马逊第三方平台出售的N95和N99口罩中,接近三分之二都没有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的正规合格认证,意味着这些口罩都不是美国官方质量认定的产品。对买到这些假冒伪劣口罩的消费者,亚马逊决定给他们强行退款。美国总统特朗普在3月23日签署行政命令,禁止囤积和抬高防疫物资价格的行为。“我从来没有主动推销,都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找上我来买的。”香港的口罩经销商Jan对美国媒体说,最初他的客户几乎全是中国内地与香港居民,如今不少身在欧美的海外华人也向他购货。他的团队分布在香港、英国、美国,遥控着跨亚欧美洲的口罩贸易。例如,巴西产的口罩,就近运送给美国的顾客,最快甚至可以次日送达。他说:“我不想以卖口罩发达,一直以贴近成本价的价格出售。我很庆幸自己在本职工作受疫情打击时,意外通过口罩贸易获得收入。”Jan最初从日韩、东南亚购入口罩,不过随着疫情蔓延,口罩在多国都成了禁运品或限运品。如今,印尼与巴西是他经手口罩的两大来源地。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口罩价格步步攀升。他称,印尼产口罩从30元港币一盒,在一两周内翻五倍至元港币。巴西厂商从2月中旬开始加价,最初一盒口罩连运费约元港币,如今运到香港需元港币。N95口罩则要价0港元20个。据Jan说,除了需求带动价格以外,口罩最关键的原料中间滤芯被批量收购,导致成本价上涨;国际航班大幅减少后,空运的成本也显著增加。与中国及香港政府不同,欧美国家大多不建议没有出现病症的民众佩戴口罩。流行病学专家认为,一般医用口罩无法防止吸入病菌,但能有效减少手口接触。在Jan看来,民众购买口罩是一种“民间自救”行为,显示他们对当地政府防疫不力的恐惧。他说,口罩虽不是万能,但或能减低传染机会,也起到一定稳定人心的作用。轻如鸿毛的口罩还是全球化的缩影。在新冠疫情爆发以前,中国生产世界一半的口罩,每天约万个。除此之外,口罩的许多原材料也主要产自中国,例如将口罩挂在耳上的橡胶带。欧美口罩供应链外移多年,高度依赖进口。如今全球面临疫情,口罩缺口要如何填上,成了一个棘手问题。目前,美国的口罩生产量明显远远不足以保障本国的需要。德克萨斯州一家口罩厂的高管博温(MikeBowen)对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说,在没有疫病的“和平时期”,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很低。而到了如今的“战争时期”,需求犹如无底洞,美国口罩生产商即便已全速运转,依然无法负荷所有新增订单。口罩厂家若要扩大生产量,需经过多个月的筹备。对于中小型工厂来说,扩大产能还是一个高风险的抉择。11年前,由于H1N1猪流感肆虐、口罩需求剧增,博温所在的工厂增购了价值超过一百万美元的新器械,新雇了名工人,花了四个月时间筹备扩张。但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疫情危机却解除了,口罩需求应声滑落,工厂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博温说,美国医疗产能外移的最后一根稻草,在15年前落下。当时,医疗用品行业巨头Kimberly-Clark将工厂从美国迁至外国。一年之间,美国市场的口罩的本国制造份额从90%,滑落至5%。换言之,美国市面上的口罩,95%都从外国进口。在奥巴马和特朗普执政时期,博温曾多次向美国政府写信,警告如果爆发疫情、中国停止出口口罩,将会造成美国口罩的严重短缺。他的这一警告,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了现实。华盛顿突然意识到,中美竞争态势下,美国的国家安全漏洞不仅出现在电信等敏感行业,与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口罩竟也息息相关。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口罩产量增加了近12倍。超过多家制造业公司,包括比亚迪、海尔、OPPO、Vivo等从未涉足医疗的厂商,都开始生产口罩。根据海关数据,中国还从外国进口了万个口罩。2月初,博温的工厂就曾把多万个口罩运往中国。他坦言,从来没想过他的美国工厂会把口罩运到中国去。但口罩在中国依然一度供不应求,根本顾不上对外国供应。中国从未明令禁止出口口罩及生产原材料,但实际上,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生产的口罩几乎都用于内销。中国政府下令居民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而专家建议,为保卫生,口罩要经常更新,导致需求激增。在华盛顿,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Navarro)指责中国将美国口罩公司3M在上海的工厂“国有化”,中国政府直接买下了该工厂生产的所有口罩。新冠疫情为美国敲响了警钟,连带触动了中美关系的敏感神经。美国的一线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口罩和防护器材严重短缺。美国官员估计,美国需要35亿个口罩来应对一整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美国的地方卫生官员说,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护士、医生和其他急救人员面临着自身健康受威胁的风险。随着疫情回落,中国开始对外分享口罩,向意大利、菲律宾、伊朗等多国捐赠医疗防护物资。中国的医疗物资此时极具战略意义,不仅能帮助防治疫情,还是体现软实力的工具。中国外交官们近日纷纷在推特上转发对外捐赠的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名下的慈善基金会,近日也宣布向美国捐赠50万套检测盒和万片口罩。不过,外界捐赠只是杯水车薪,美国的口罩缺口依然巨大,特别是医护人员亟需的N95口罩。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阿扎尔(AlexAzar)表示,国家战略储备中有万个N95口罩,但要确保美国医护人员的充足供应,至少需要十倍以上的数量。美国的一线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口罩和防护器材严重短缺。美国官员估计,美国需要35亿个口罩来应对一整年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美国的地方卫生官员说,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护士、医生和其他急救人员面临着自身健康受威胁的风险。中国也发出了愿意为美国提供帮助的信号,但做成交易并不容易。本质上,这两个国家有一些类似的问题。特朗普与中国打的 前不久才达成休战协议。中美两国除非达成相互谅解,否则这些必要的防护装备可能会被夹在两国中间。特朗普政府正暗示,美国的自尊心还没有高到不愿购买中国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其他器材的程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高级贸易官员彼得·纳瓦罗(PeterNavarro)说,美国将反对中国把为美方提供物资变成宣传材料、以提升自己在国内外形象的任何努力。“我在白宫的工作是,帮助找到美国人民需要的任何物资,并从任何能为我们提供物资的地方购买,如果需要派飞机去取的话,我们将动用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全部力量去做成这件事,”纳瓦罗在一次采访中说。

部分图文参考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jg/78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