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严重过敏反应抢救误区

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辅仁医疗

来源:网络

编辑:君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药物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诱导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5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最常见受累组织是皮肤、呼吸、心血管系统,其次是胃肠道和泌尿系统。患者症状一般有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断加重,并出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人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需分秒必争,全力以赴,按照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就地抢救。

误区一:把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

患者,女,84岁,诊断为“慢性胃炎,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药、抗感染药、止咳化痰药、补液支持等综合治疗。年12月21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ml。在输液1分钟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气急,颜面紫绀,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到。立即停药,予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强心、升压,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抗过敏治疗,数分钟后死亡。

用药分析:

1、严重过敏反应是一严重的系统性反应,累及呼吸和或循环系统,表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喉鸣、喘息或低血压。快速治疗是发作期治疗非常关键的因素。

2、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激素及其他药物均为辅助治疗。激素起效慢,也尚未充分证实其能否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3、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通常用于静脉途径。国内临床研究证明,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相比,临床见效快,表现的不良反应较小。

误区二: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患者,女,52岁。年2月27日,因转氨酶升高,遵医嘱予以异甘草酸镁mg+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滴。输液约2分钟时,患者出现嘴唇发绀、叹息样呼吸、四肢发冷,颈动脉搏动不能扪及。立即停药,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吸氧,乳酸钠林格注射液ml,静滴;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

1、肾上腺素为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没有绝对禁忌症,对老年患者和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利大于弊。

2、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吸收较快,皮下注射吸收较慢。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时,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臀部肌肉注射。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3、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即刻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1:),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当需要反复肌注肾上腺素的患者,应该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误区三:静注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患者,女,48岁。因胸片示支气管炎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输液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未测及,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等。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酸钙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

1、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剂量过大。如果应用过量可能引起髙血压、心肌缺血以及心率失常;也可能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心慌和头痛等症状。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

2、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10%葡糖糖注射液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均表明,心搏骤停患者应用钙剂治疗是无效的,补钙过多导致的高血钙可能对机体有害。只有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钙剂治疗才有效,其它情况均不用钙剂治疗。

应对措施

(1)详细询问过敏史

为防止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对曾发生过迟发性反应的患者应严禁再次使用致敏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应慎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另外,患者使用头孢类药物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谨防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即刻停用药物,予以地寒米松、抗组胺等药物施治。

(2)做好健康指导

注射抗菌素应有家属陪伴为好,告诉患者及家属做了皮试也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用药前必须将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告知患者,让其思想上有所警觉,用药中感觉不适,随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早发现异常,赢得抢救的时间。

(3)药物现配现用

抗菌素最好现配现用,在室温放置24h后其抗菌效能可大部分丧失,其降解产物成倍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此外,在严格配制皮试液、规范做皮试同时,必须严格观察患者皮试时间。

(4)做好病情观察及抢救

应用抗菌素后应高度警惕,不能误认为多次应用无过敏就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在观察病情时除观察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外,还应重视患者腹痛、恶心、腰痛等特异性症状,一旦发现患者过敏反应有渐进性加重时,应及早应用肾上腺素。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时,医护人员要冷静,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及解释,以便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参考文献:

罗佳伍,奕曹丽,芝静.滴异甘草酸镁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中国药,,18(12):

徐曙霞,李栓娥.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35(32):

陈志宏,陈冰.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现代药物与临床,,25(6):

高玲,杨晓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0(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ukouwuweiwan.com/jjyycc/8267.html


当前时间: